(太平3日讯)收集贺年卡和红包封是一些人的爱好,但两者在电子科技商品崛起的时代却命运回异,红包封收集因电子科技而愈显风行,收集贺年卡的风气则日渐式微。
红包封在四五十年前已有人收集,但并不普遍,直至近年开始流行,尤其是在面子书盛行后,人们通过红包粉丝团分享红包封,带动收藏热潮,也鼓舞商家顺势出版套装红包封,吸引人们的关注。
可是,贺年卡却恰恰面对不一样的命运,从早期的手机短讯及电邮,到目前面子书及智能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盛行,电子贺卡已取代了传统贺年卡。
太平红包封和贺年卡收集者蔡期双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告知,50年代我国就有贺年卡,尤其是独立后,国家政治稳定下来,贺年卡就开始盛行;60年至90年代,40年来,贺年卡也流行了整40年。
“虽然过去流行寄送贺卡,可是收集贺年卡的人不多,很多人都把贺年卡丢掉,因为当时流行收集邮票、硬币或纸币,所以贺年卡是冷门的收藏爱好。”
现代贺卡缺创意
他指出,在迈入2000千禧年起,亲朋戚友之间互寄贺卡的风气已大减,许多人改以手机短讯或电邮贺年,而现在更会利用面子书或智能手机通讯软件贺年,寄送贺年卡的传统贺年方式进一步衰退。
“通过智能手机通讯软件,一张电子贺卡可以便捷发给一个数十人的组群,省下数十张贺卡和邮寄费,令年轻人著迷,连年长者也跟随此风气,使用智能手机通讯软件。”
他说,现在一般上只有商家或银行邮寄贺年卡予客户,或贴在礼篮上,当年的学生、朋友之间互寄贺卡已近乎绝迹。
也是面子书太平红包封粉丝团版主的蔡期双说,由于少人寄贺年卡,商家也少推出创意贺卡,使民众贺卡收藏爱好萎缩。
“但是,相反地,电子科技却促使红包收藏如春天的花儿绽放,在过去并没有很多人收藏红包,但面子书出现后带动收集风气,多个红包粉丝团跟著成立,收集者都通过面子书交流。”
蔡期双表示,收集红包是现在的热门爱好,面子书红包粉丝团已经有逾6000名会员按赞加入,但未见农历新年贺年卡粉丝团的成立。
他还道,2010年开始,越来越多公司和一些银行推出套装红包,也有更多人“追红包”和收藏,也鼓舞商家印制更多漂亮和缤纷色彩的红包封,相反的,现代贺年卡的设计就缺乏创意。
华社应延续 寄卡更有人情味
贺年卡收集者蔡期双呼吁,除了以电子贺卡贺年以外,华社也应延续和推广春节寄贺卡的风气,以增添佳节年味。
他说,寄贺卡可显人情味,尤其寄或收到国外亲友的贺卡,感觉更不一样,倍感温馨、真实及亲切感,这方面非电子贺卡可所能相比。
“以往农历新年前,在家等待邮差送来贺年卡的年代已逝,使得新年味转淡,毕竟电子贺卡缺乏真实感。”
他举例,赠送感谢老师的贺年卡,老师一定会感动,发电子贺卡给老师,就少了那分感觉。
蔡期双认为,华人不应完全放弃以卡贺年方式,有必要自发恢复寄贺卡,并建议现代的贺年卡应该复古,回到旧时代的设计及款式,有助推广人们寄贺年卡,且收藏价值也高。
“早期的贺卡图案设计丰富,具传统古香古色味道,祝福语诗情画意,有的还有怀念、勉励的短诗,现在的贺年卡则红彤彤,设计图案单调。”
此外,蔡期双收集的新春贺年卡约有700款,而其中收集最多的则是90年代的款式,所收集贺年卡是向朋友讨或以贺卡、红包封与朋友交换所得。
他说,50至60年代的贺年卡以明星相为主题,香港明星如林黛、陈厚等,70年代的贺卡展现传统风味,有松鹤贺年、福禄寿及对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