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7日讯)渐受年轻人淡忘的粤曲,反在社区居民协会或乐龄圈子日益受落,许多人在只靠唱卡拉OK未能满足演唱欲的情况下,转找有专人授教粤曲的乡团组织解瘾,间接鼓励社乡团续办或复办粤曲组,推广文化遗产!
一般年轻人对粤曲或粤剧的印象,不外是古板和属于上了年纪者的玩意,并不知道粤曲优点的旋律,脍炙人口的歌词,是时下流行曲所不能取代的地位,让它至今历久不衰的原因。
再说,粤剧或粤曲于2006年名列中国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2009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可见粤剧曲艺不但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重要的一环,并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值令华人称颂。
过去南来的广东先贤,也在创立血缘性和地缘性乡团时,特成立了粤曲组,让乡亲通过听唱学粤曲,或穿上戏袍唱简称“大戏”的粤剧解乡愁,只是随时代变迁,在知音渐少下,很多的社团的粤曲组面对后继无人因素,只得无奈停办。
不过,今拜卡拉OK的重新推动,粤曲似重现生机,据了解,目前许多退休人士及家庭主妇,通过接触卡拉OK听与学唱粤曲下,反而产生对进一步了解粤剧艺术,进而转向目前还有开办粤曲组的乡团实地练唱。
在霹雳,以霹雳古冈州公会、霹雳顺德会馆、霹雳南海会馆、霹雳番禺公会为例,都是几个尚办粤曲组的乡团。以前粤曲独领风骚的慈善社,已因故停办多年。
霹雳古冈州公会会长拿督易沛鸿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以前在卡拉OK兴起时,大家都跑去唱流行曲了,现在,有的人通过轻易找到的粤曲光碟认识粤曲后,反而有兴趣对它了解更深。
没人上公会致停办
他本身就接触不少原本在社区居协或乐龄组织消磨时间的乐龄人士,获知该公会原来开办的中乐组教粤曲而深表兴趣。
他说,唱粤曲是古冈州公会传统,包括该会仍位于怡保旧街场旧会所时,也有粤曲班供乡亲相聚消磨时间,后来搬到现位于新街场杨加森路的新会所,多年来扮演聚集众乡亲唱粤曲的地方的角色。
“只不过到了90年代,由于原本的班底都到外面自立门户包括跑场表演,以致没人上公会学唱才被迫无奈停办。”
“我对粤曲的停办一直抱有遗憾,希望能在尚领导公会的一天,可以将之复办,结果皇天不负有心人,凑巧又在卡拉OK似有令粤曲重获生机下,讨论多时的粤曲班终在去年成功复办。”
年轻人对粤曲了解不深
霹雳古冈州公会会长拿督易沛鸿建议,如果拥有华乐团的中小学,若能进一步考虑增设粤曲粤剧项目,相信会馆粤曲组以后就不怕没接班人,或又得面对停办的结局。
他表示,时下年轻人对粤曲引不起兴趣,原因是了解不深。他继说,目前该公会粤曲班是由对粤曲学有专长的蔡靖国担任教练,后者的女儿宝萍也是花旦,他们的热忱与努力,加深了会员对粤曲的兴趣,尽管目前来学习的人数不多,但也算是为保存粤曲文化踏出成功的一步,包括未来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盟。
他说,就在粤曲班复办快一周年,该会也决定今年的会庆压轴娱兴节目,由粤曲班的成员挑梁上阵,呈献“折子戏”娱众,让大家目睹会员的成绩。
易沛鸿深深期待当粤曲被赋予生命力,能够重拾当年古冈州因粤曲组而有过的辉煌时光的光彩。
霹海南会馆复办粤曲组
创会79年的霹雳南海会馆属下的中乐组粤曲班,10多年前也因为无知音人推动下,面对停办的命运,庆幸在爱好者重投怀抱下又重办,让年轻会员有机会了解这门中华文化。
会长刘伟珠向本报说,该会过去曾有口琴组、西乐组和中乐组,前两者因无后继之人,先后停办,其中有授粤曲的中乐组苦苦支撑下最终也失守。
他表示,南海是粤曲的发源地,身为广东尤其南海人,对粤曲不只引以为傲,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怀,所以当会馆被迫停办粤曲班后,内心是伤心的。
所以,他在担任会长后,便希望能重组粤曲组,最终邀得顾问蔡靖国出面亲授,终于复办成功,目前最年轻的学员是30多岁,最年长有70岁,大家互相砌磋交流,不亦乐乎,看起来不怕没有接班人。
他不违言许多爱好者因卡拉OK版的粤曲接触何谓小曲,但由于找不到大曲,所以转向正统的地方学唱,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