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8日讯)乔治市入遗庆典首次以“食物”做主题,妥善安排加上“因雨得福”,不再是走马看花而是真正了解节庆食物背后意义,堪称成功。
今年是乔治市入遗7周年纪念,每年风雨不改在7月举办的乔治市入遗庆典,今年当然也落在7月7日纪念日的前后。
今年是乔治市世遗机构首次将“食物”设定为庆典主题,虽然与往年的庆典一样有工作坊,但不知是因为“民以食为天”或是人民已习惯锁定这个特定时段参与其盛,今年的庆典比往年更能抓住人心。
以去年来说,马来粽、捏面人、木雕、风筝、珠绣等,虽说同样是手作工作坊,也吸引民众动手,但安排方面有欠妥善,人流太多,很多人到现场也只能观望,左等右等也等不到一席之位。
等不到位子的人就只能眼看手勿动,走马看花逛完了整个庆典都体验不到传统手作,更别说了解手作背后的难度、乐趣和意义;再不然就是排队做了一个手作后,天色已晚,就匆匆打道回府了。
今年加入食物工作坊和节庆美食示范,综合去年的马来粽、星形灯笼、制作花环等工作坊,让整个庆典的内容更丰富,也成功分散人潮,使得需要等待的时间大大缩短了。
贴心提供休息空间
今年的重头戏落在庆典第一天,活动期间下起了雨,一些民众中途打道回府,原本担心筹备了这么久的心血会就此泡汤,但却因祸得福,把人潮减少成不多不少刚刚好,在场的民众反而获得了一个一个工作坊都去体验的机会,尽兴而归。
同时,最重要的是,只有亲自动手做,才能体会背后的辛苦与快乐,加上解说员仔细的说明,节庆食物背后的意义能真正传达给民众,达到了入遗庆典的意义。
虽然我们能理解,举办活动一定希望尽可能把乔治市文化讯息传达给最多的人,但其实“精”比“多”重要,若只是人多而只是走马看花,就算再多人,活动都不能称为是成功。
此外,世遗机构还贴心地特设了一个休息空间,提供椅凳给民众休息,逛了一个晚上可歇歇脚再继续,实在让老人小孩都可以畅游参与。
美中不足的是,一些食物工作坊如面龟、押粑、三角馏等,因为配合会馆地点设在离庆典主要街道较远的地方,不注意看小册子很难发现,或者嫌太远选择放弃,让这些少见的节庆食物变成了“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