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20日讯)姓氏桥种红树林计划除了需考量环境、资金及种植方式,桥民意愿才是整个计划中最重要的因素,种红树林计划急不得!
州政府与Aga Khan文化信托联手推出“公共领域规划与设计指南”,对姓氏桥的提升计划建议中,包含了在每一座桥桥尾建观景台、新房子及种植红树林等计划。
该建议的细节不明,引起了桥民、古迹保护者等人的质疑,姑且不论提升排污系统及示范屋是否可行,在船只出入的姓氏桥种植红树林是否合适,也是许多居民关注的问题。
自然教室发起人黄云云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要种植红树林,必须考量技术、环境及居民意愿的问题。
她说,种植红树林需要决定适合该环境种植的红树品种及使用的方法,目前若以目测,姓氏桥基本上不适合种植红树林。
她解释,若姓氏桥一带适合种植红树,早已自然生长,这么多年没长成红树林,代表那一带先天条件上,不是适合红树生长的环境,再加上姓氏桥的传统排污系统,海水的污染状况并不是种植红树的理想地点。
先了解植树意义
她认为,首先必须要了解种植红树林的主要目的和意义,究竟是美化或是保育作用、成功机率有多少、是否有其他绿化选择,才能决定是否有必要种植红树。
对她而言,不能为了绿化海边就种红树,因为要形成红树林并非一两天的事,需要数十年才能长成一个林,当中要耗的时间、人力和成本,并非想像中的简单,她不希望计划最后落成白象计划失败收场。
她说,不适合不代表不可以,若有心要种红树林,的确可以进行一些补救的措施,例如建挡浪墙,可是成本相对的高。
她指出,浪潮太大的地方不适合种植红树,松软的土质抓不牢树苗,容易被浪冲走,没有人居住的环境都未必能成功生长,更何况是有人居住的,姓氏桥面对污染问题,加上居民的船只进出会泛起浪潮,树苗很容易因此被翻倒。
因此,居民的意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居民是否愿意去保护及照料树苗,对树苗能否成长很重要,因为树苗成长过程中,需要居民去记录树苗的生长状况、是否有被浪冲走等,若第一次不成功,还需找出失败的原因,再进行第2次的种植。
“如果环境条件很好的话,不用去种也自然会生长,只有条件不适合的,才需要人手去种,但若种不好,还会产生反效果,破坏了鱼虾等小动物的生态环境。”
关注垃圾问题 改善环境
有人担心红树长大后会卡著垃圾造成腐烂发臭,黄云云说,会否卡住垃圾是太长远的事,眼前红树是否能顺利成长,还是个未知数。
她认为,种不种红树林是其次,重点是垃圾问题,就算没有红树,当地的垃圾问题也必须关注,并找到解决方法,环境才会获得改善。
虽然该指南目前只是在概念阶段,但姓氏桥自入遗后知名度大增,日益商业化的做法早前已引来“失去传统味道”的探讨声,如今此建议似乎有注重旅游大于注重当地居民福利的隐忧,当地的文化生活是否能获得保留,令人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