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日讯)《东方日报》日前专访农业及粮食安全部副部长陈泓缣,其宣布农粮部今年放眼优先增产5大农作物,包括自给率不到2成的本地姜的报导引起农友关注;其中,资深姜农道出本地姜民面对的难题与心酸史,但认同政府鼓励农民种姜,并提出了多个建议以让农粮部参考。
其中,资深姜农兼农业经理人杨丕德认为,农粮部鼓励种姜是一个非常大的喜讯,但他冀望该部能协助解决姜民面对的土地、技术、设备与资金不足的问题。
他对《东方日报》说,他希望农粮部能成立一个专门协助姜农的大马姜局(Jabatan Halia Malaysia)的专属单位,以指导和协助农民发展姜的产业。
他说,若政府能够如同种植玉米那样,拨出几千公顷地再廉价租给姜农们,他相信将会鼓励想初哥们来投资种姜行业。
他补充,姜是一种具有经济效益的农作物,不只在种植与销售,还可以进一步的发展下流产品,比如:姜粉、姜、姜母茶、姜茶、姜咖啡、姜蓉酱料等等,当遇到姜的产量过多的时候,还有下游产品来消化产量。
杨丕德指出,种植姜的资本高、风险也高,他们希望农粮部能尽快提供种植保险,使到农民遇到灾害时,可以获得一定的援助金赔偿损失,这样可让姜农有翻本的机会,不会血本无归,一无所有。
他还提到,自身在7年前投资过百万令吉研究种植文冬姜,结果血本无归的经历。他说,他们应是当时最敢投资用滴灌无土种植来种植文冬姜的先锋,他开始与其他新手一样雄心万丈,结果人算不如天算,种植到7个月后,遇到前无发生过风灾,一夜把整园的姜苗吹倒到完,连几颗过百年的榴梿输也一样吹倒,因苗倒了可以有新苗再生,结果上苗没事,可惜下面的姜慢慢都腐烂掉,因姜苗在倒苗时都给腐烂镰刀菌感染了,结果百多万令吉就化水了。
“我(杨丕德)是‘打不死的小强’,不停的到中国、台湾及泰国请教师傅与种植专家,总结就解决菌害就要解决我们马来西亚种植的问题,我们也不停找了生物科技的益生菌来控制菌害的发生。”
他期望,政府能提供一个奖励资金给现有的姜农,让他们尽快可以扩大种植面积。
他也表示,姜农目前较需要政府与农粮部协助的应该是能提供更多的资金贷款,以提升现有的设备来增产,一旦提高了产量与降低生产成本,我国的本地姜才可与进口姜拼价格。
他认为,只要本地姜的品质比进口姜来得更好,即便价格稍微高一些,他相信本地消费者会优先购买本地姜,因为本地姜更加安全食用,符合“大马良好农业规范” (MyGap)的优良种植的认证,放心吃本地。
他建议,大马检疫及检验服务局(MAQIS)有必要控制泰国嫩姜的进口,尤其要严厉检查进口嫩姜的农药用量,一旦发现不符合规格一律罚款及销毁;他认为,只要消费者对本地嫩姜慢慢可接受,慢慢打开“大马良好农业规范” 认证的本地嫩姜市场,肯定会鼓励更多农民种植,因嫩姜占有40至50% 市场,日后自然也会投入种植更具经济效益的老姜。
另外,他也建议,大马农业银行(Agrobank)为姜民提供更低利的贷款来种姜。
他也建议,农粮部可以成立一间专门教导种植姜的学院,培训更多年轻人进军种植姜,因掌握好了技术再进军种植本地姜,风险也自然会降低,同时在培训种植人才之外,也可以提升种植业的管理人才,当种植本地姜从几十亩发展至几百亩时,更管理整个姜园,因中国与台湾地区的姜园都种植几百、几千亩,如何机械化、自动化,保存,都是我国农粮部要想办法,帮忙姜农们提升的未来方向。
他说,我国的雨水充沛、环境潮湿,虽会滋生菌害导致有姜瘟病的风险,但相对而言,非常适合种植姜,特别是武吉丁宜(BUKIT TINGGI)高原区,山区排水好及泥土肥沃,可种出非常优质的姜品,而当地种植的文冬姜,亦是全球闻名遐迩的顶级姜。
但是,他们还要非常传统的榜前游牧方式在种植,今年种植这里,明年种植那里,以前政府没有管制他们很多占用非法芭来种植,那时姜的产量比较多,几年政府严管后,产量也慢慢下降,因为没有搬迁,第二次再翻种姜,往往就土地没有那么肥沃,病害,菌害和虫害也增加,产量大大降低,而且往往遇到姜瘟,就血本无归,全部都烂掉,没有收成。
另一方面,他也解释,我国的本地姜自给率不到2成,主要是种植姜的投资风险高、回收长,并形容大马姜民宛如“游牧民族”,今年在这里种植、明年就搬迁至另一边种植,每年都在开发“非法芭”种植,结果很多都赚不了钱,因开发新芭的成本非常高,加上现在难请到劳工、外劳,而农药及肥料的价格增加,加上种姜技术不简单,很多新手掌握不好的话,会血本无归,甚至一轮游就收档、债务累累,因此越来越少人愿意投资种姜。
他说,他们经过这2年不断研究的结果,已经有一套可以保证可以不断种植生姜(嫩姜)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同时也指导了一些马来同胞种植3000棵他们的姜,经过5个月多,竟然有些姜一棵的产量超过4公斤,比他们预期2公斤超过一倍,且是在同一片园地种植,这也让不少马来农民都来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