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讯)早前因出现“打空针”风波使到不少接种过疫苗的国人深感紧张,因此有些国人在注射第二剂疫苗的30天后,到化验室做抗体检测以确认体内是否有抗体。
有报导指,我国有医疗化验室目前正推广此测试,包括“Pathlab”收取120令吉来为民众检测新冠抗体水平。
据《马来邮报》早前就此事采访了2名医学专家,而他们从多方因素来剖析,皆认为不应鼓励大家在接种疫苗后,做抗体检测。
其中,大马医药从业员联合会(MPCAM)主席拉古玛指出,目前依然没有足够的研究支撑疫苗抗体检测出来的结果等于一个人所拥有的免疫水平。
他说,抗体检测数值是指一个人过去是否曾染疫,这种自然感染对有关疾病的原体产生免疫,因此人体会出现适应性的免疫形成抗体。
不过,他提到,在接种疫苗后,这种情况或还需再做研究。
他说,抗体检测没被验证是不是能用来评估免疫力,又或不会感染到病毒。
他点出,即便要做抗体测验,也应该是由清楚这项检测的专业医疗人士及实验室来做,而非没有医生监督的实验室做,避免不法之徒利用民众认为检测抗体起有心安保护作用,从中捞利益。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早前的文章也指,目前还不清楚接种疫苗后,抗体能提供多少保护率,若没正确解释抗体检测的结果,人们或会怠慢防疫措施,这可能导致疫情没完没了。
此外,新加坡医疗保健管理人员兼《大马医学报》(Malaysian Medical Gazette)执行编辑邱勇健医生(音译)接受访问时,也提出类似的看法。
他提到,就他个人而言,他不鼓励民众为了检查新冠疫苗的有效而去做抗体测试,因为免疫的反应是是复杂的过程,抗体水平只是整个过程的一小部分。
为此,他建议,国人先了解抗体检测的原理,再去做这项服务。
他说,民众要先了解有些检测是测哪类型抗体,避免产生误解。
他提到,人体在特定时段会产生各种抗体,而新冠病毒主要产生的抗体是核衣壳蛋白(N)及编码刺突蛋白(S)。
据他讲解,感染新冠病毒会产生核衣壳蛋白(N)及刺突蛋白(S)的抗体,但在疫苗(特别是“mRNA”类型疫苗)的免疫反应中,只是产生刺突蛋白(S)的抗体。
他补充,抗体会随著时间自然下降,若没受感染的话就不再需要它们,不过身体会保留这个记忆,以在需要的时候产生,这也是接种疫苗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他说,在一个接种过疫苗的人身上,如果没检测到核衣壳蛋白(N)的抗体,并不意味著相关人士没有受到保护。
“或者,即便有抗体的存在,也不能说明保护力强,因抗体水平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出现波动下降。”
他也提到,当做抗体检测时,也需要做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检测的天数、抗体类型、临床状况及病史。
他说,若单靠核衣壳蛋白(N)抗体呈阳性,却不知道水平的话,也有可能会给人一种错误的安全感,使到民众可能会松懈,放弃做好其他已被证实有用的防疫公共卫生。
因此,他认为,抗体检查作为公共卫生检测的措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他也点出,这些检测也可能衍生其他问题,包括民众松懈,没有正确戴口罩、没有保持人身距离及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