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3日讯)自国民接种疫苗以对抗新冠肺炎以来,不少人对接种疫苗后身体所产生的反应存有许多疑惑与迷思,其中包括接种后没有产生任何不适会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打了“空针”,中西医指出,接种疫苗所产生的反应因人而异,不能单凭反应来评断疫苗的效用及个人健康。
本地中西医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针对民间对接种新冠疫苗以及疫苗副作用等迷思作出解答,希望能借此解开民众的疑惑。
双威医疗中心急诊科专科医生李传昌指出,在接种疫苗后,人体出现不适或可称之为生理反应,亦属正常情况,而非外界指称偏贬的“副作用”。
没反应不代表“打空针”
李传昌强调,生理反应的强弱,与疫苗的效用没有关系,没有任何生理反应也不代表打空针。
他认为,民众若存疑,可在接种两剂疫苗后的至少两周之后,前往提供疫苗检测的医疗单位,以抽血样本的方式,检查体内是否有抗体以及抗体指数等等。
针对接种疫苗后产生不适反应意味著有关人士的“不太健康”的说法,李传昌说,当疫苗接触人体,人体细胞会让身体进入作战模式,故才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疫苗主要是把不会对我们人体有害的病毒资料,带入体内,让我们的免疫系统去认识它。这时,白血球跟淋巴细胞就会作出适当的反应,制造出抗体来保护身体。当病毒还来不及在我们的体内繁殖,对我们体内的器官造成伤害之前,我们的抗体能察觉它的存在,并消灭它!”
年轻人对疫苗反应较大
他也引述过去实验数据发现,年轻人对于疫苗的生理反应较大,反观年长者则较少。
“从此我们可推测,年轻人的免疫系统或比年长者活跃,所以当疫苗注入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会来得更激烈些。”
虽然如此,他认为疫苗在不同人身上,所产生的情况亦不同,同时不认同以接种疫苗后的生理反应作为评估健康状况以及疫苗效用的标准。
他提醒,一般不良反应会在两天左右逐渐好转,倘若不适情况持续或身体明显不寻常,甚至是并发症,则必须立刻求医。
“若轻微不适,可服用Panadol,手部酸痛可以透过热敷和轻揉的方式缓解痛楚;倘若因针头不慎伤害肌肤,或使用由医生开出消炎药。”
他强调,截至目前,我国官方数据及资讯显示,国家通过的3种新冠疫苗,都是能安全使用,且对抗新冠病毒也十分有效。故民众无须因此过度忧虑或刻意挑选疫苗。
另一方面,双威中医中心内科中医师胡继意解释,站在中医的角度,中医学强调“上工治未病”,接种疫苗就像是人为加工的外来物质(致病因子)进入人体。这时人体的“正气”,亦似免疫系统和抗病机能,会出来对抗“邪气”,故不同的体质,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就好像火警演习一样,是训练我们在听到消防警报声响后,要保持冷静和秩序,跟著逃亡紧急疏散的路线,撤离到指定的安全区域。因此,唯有模拟演习和记住过程,才能有效应对。”
她指出,正气较足者会出现较明显的副反应;反观,年龄较大或正气较不足(免疫机能低下)的民众,对于正邪气的敏感度较弱,甚至可能会在数日后才会出现不良反应。
不过,她表示,有三高者或重口味人士,同样也容易出现不适的情况。
她强调,疫苗始终对人体有利,故民众一般会在一至两天内自愈,副反应并不影响疫苗的保护力。
接种前后须充足休息
除此之外,胡继意表示,在中医角度,接种疫苗前后,都必须确保足够的休息、饮水及睡眠。
对于坊间流传不良反应为上火的表现,更称需要饮用降火饮品如椰水和凉茶一说,胡继意则澄清中医并无此说法,惟也不阻止人们多喝水,确保体内水分充足。
“有些人真的很不喜欢喝水,那如果椰水对他来说比较好入口,也不失为一种补充水分的方法。但不建议饮用高糖分的饮品,如珍珠奶茶。”
她补充,接种疫苗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合格中医方面,也可以透过针灸以及其它中医疗法舒缓不适。但碍于防疫限制,目前无法提供肢体治疗,不过中医院仍会依照体质为患者拟定治疗方案。
她也说,门诊患者常常问医师:“我担心疫苗副作用,能不能开一些中药、或防疫茶饮来预防新冠肺炎,而不要去打疫苗?”
她表示,其实远在中国古代,很多医家便已经有“疫苗”的概念。从晋朝的葛洪开始,其名著《肘后备急方》中便记载狂犬病及天花的接种概念。直至北宋时期的种痘法,更是在北宋时期获得应用与推广,甚至普及世界,成功阻止了天花的传播。
她说,很多患者希望以“自然”、“顺应”的方式来防疫,不是不建议,而是强大的敌人当前,若没有充足的抵抗力及战备资源,必然会节节败退。
“因此,站在中医的观点,还是希望患者可以去接种疫苗,当我们拥有足以抵御外来病毒的抵抗力时,演变成重症的机率就自然而然地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