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6日讯)尽管中国减贫在短短40年间取得巨大成就,但学者认为,中国特殊的体制架构与大马截然不同且不可复制,若要借鉴恐怕有些难度。
学者指出,实证文献显示,尽管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制度质量相对低,却能取得超过30年的奇迹式经济增长,并指良好治理鼓励“伸出援手”(helping hand)而抑制“掠夺之手”(grabbing hand)。
评估中国与东盟-4(ASEAN-4)即大马、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在1996至2019年的国家治理表现,大马在控制贪污、政府效能、监管质量、法治、话语权与问责制及政治稳定的表现皆高于平均水平。
报告说,印尼在政府效能、监管质量、话语权与问责制表现良好,提高了生产力;而中国各个方面的表现均不理想。
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副教授陈淑绮担任《从东南亚视角看中国治理》国际虚拟研讨会“经济、科技与治理”小组讨论嘉宾时坦言,各国有必要提升制度质量或国家治理效能,从而改善国家经济和减贫,但政府过度干预必会影响生产力。
“制度质量提升不意味著少政府干预,因为公共产品仍需要政府干预,如扶贫、教育、卫生保健等社会福利,这些都属于政府高度干预领域。”
“那么最终生产力从何处来?因此,两者之间需要取得平衡,应该减少政府干预,多专注于生产公共产品,同时进一步提高透明度、监管质量、鼓励国内投资和外资。”
谈到大马如何从中国减贫巨大成就中取经,马大中国研究所所长饶兆斌博士认为,中国减贫经验目前尚未能完全理论化,也无法立即成为可转移的知识与他国分享,反之,需要学者专家们耗时分析和整理。
中国印证持之以恒的决心
不过,他说,中国却印证了持之以恒的决心就能实现脱贫的目标,并指中国在1978年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低的国家之一,经过40年的减贫努力,到了2010年间,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8亿人减至9800万人。
马大中国研究所高级讲师李冉讲解中国最新的国营企业改革时说,中国政府加强对国企的领导和监管,但另一方面也让国企保有管理自主权,并以采用专业经理人系统为例子,旨在确保国企遵守国家政策及执行重大部署,因为国企已成为控制国家经济活动的关键。
她说,中国创造经济奇迹,地方官员之间为了应付政绩考核标准围绕经济增长而进行的竞争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他们基于维稳方面的考虑,通过财政资金输血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生产停滞的“僵尸企业”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