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4日讯)亚洲运动医学学院的2021年研究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新加坡两地有多达81%的运动猝死个案,都发生在运动后或运动的最后阶段。
首席运动治疗师王鸿杰指出,运动确实有益身心,但错误的运动方式反而会危害体魄,轻则肌肉劳损,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运动猝死,即运动后6个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
他指出,大众通常只注意运动前的暖身步骤,却往往忽略了运动后的平复阶段。
“例如大多数人在跑完跑道或完成比分后就立刻停下,此时,大脑就会立刻发出讯号,启动副交感神经减缓心跳,一旦过度抑制,就可能造成心脏负压。”
他接受《马新社》电视华语新闻访问时,提醒三类人士的运动风险更高,包括勉强身体进行长时间或高强度运动的人士;饮食不当、作息不规律的人士;以及患有先天或慢性疾病的人士。
他说,人体的钾元素对心脏非常重要,当运动时,钾元素会进入心脏,当突然间慢下来,则钾元素就会大量流失,这一小段时间就是心脏的疲弱期间。
“在这一小段的时间里,如果来不及恢复就会出现心律不整,如果运动者本身就不是很健康,猝死率就会很高,这段时间里,如果心脏无法缓和,那就会停下来。”
在现今社会审美观偏差的影响下,一般民众在运动时,往往追求体态的型与美大于健康,所以都倾向选择高强度运动,但王鸿杰警告,无论是运动的强度、时间、方式,都必须符合科学的精密计算,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他以高血压的人士为例,如果举重,血压就会升高,但对健康人士而言,短时间的血压上升不会有爆血管的风险,相反的,对于心血管不太健康的人士则随时会爆发,因此,举重时要有正确的呼吸方式,不能憋气。
此外,他提醒大家,在运动时还应密切留意自己的身体感受,一旦察觉不适就要适时停止,若不舒服的感觉持续,则应立刻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