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9日讯)网络媒体《当今大马》因读者留言贬低司法体制,而被控藐视法庭案罪成,传播学者认为,这项判决将对我国媒体生态造成长远的影响, 媒体可能为了“自保”而在网络选择性贴新闻,将导致民众无法吸收全面的资讯,间接扼杀了大众的知情权。
拉曼大学学院(TARUC)传播学系媒体研究课程主任庄迪澎认为,此案产生的一个效应,就是媒体变相的“协助”执法单位来执行审查网络言论的职责。
他说,这不只是对媒体产生寒蝉效应,更是产生一种民间相互监视的局面,对言论自由不是好事。
“此案会对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产生负面的影响,这个毋庸置疑,因为总检察长起诉媒体而不是网民,会产生一个印象,媒体才是执法当局针对的对象。”
间接扼杀大众知情权
他接受《东方日报》表示,此案未必会令网民“收敛”,但是媒体今后恐怕会更严格审查网民的留言。
“我们要担心的是,媒体会不会为了自保,而在各自网站的内容管理系统里设置自动删除或掩盖‘敏感’词汇的编程?”
他认为,法院应该审慎行使审判“藐视法院”罪名的权力,因为追究藐视法院的言行,并不是参照明文法条,而是参照英国的习惯法或我国法院的判例。
他说,国人应该反思,藐视法院这个罪名的提控和裁决,对我国的法治和言论自由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倡导司法改革的团体,不管是律师公会或非政府组织,则应该开始探讨“藐视法院”这项罪名的改革。”
拉曼大学(UTAR)中文媒体系讲师刘惟诚则表示,这项判决有别于以往政府起诉新闻业者的案件,因以往的案件是针对新闻所公布的内容,而此次确实涉及了读者在新闻网站上的留言。
“以往的诉讼案所造成的影响层面是较小及短期的,报馆被起诉后在审查内容方面会更加谨慎小心;但这次的影响是很长远的,涉及的是新闻业者无法控制的范围,对言论自由的有一定影响。 ”
他认为,目前民众较少收看电视电台或报纸的新闻,多数仰赖社交媒体或网站来阅读新闻,若新闻业者选择性在网络公布消息,读者可能没有办法吸收全面的资讯,间接扼杀了大众的知情权。
“这也使媒体将承受非常大的压力,除了审查刊登内容,还必须时时监管社交媒体或网站得读者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