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1日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施虐全球,影响了生活常态,时代快速网络化,林连玉基金会将今年华教主题定为“华教忆初心,线上心连心”,将活动全面改为线上形式进行。
林连玉基金在1987年公祭族魂林连玉时,宣布每年林连玉的忌辰,12月18日为“华教节”。随后林连玉基金每年都会在接近12月18日的周末举办一系列华教节活动。
今年,林连玉基金也展开一连串的活动,其中包括透过线上举办2020年华教【聚‧守】线上颁奖礼,同时举行《一颗种籽》歌曲全新MV的全球首播。
我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华教歌曲,包括华教节主题曲:《如风如日》、《一颗种籽》、《两岸》、《无声》、《歌唱林连玉》等。
《一颗种籽》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华教歌曲,在2007年,由我国资深音乐人周金亮作曲、诗人傅承得填词创作,向我国捍卫母语教育的教育先贤们致敬的歌曲。
周金亮表示,用歌曲去记录大马华教运动和历史,可以呈现感性一面,能够深刻渗透整个社会群体的心灵,比起用展览和演讲推广华教,用歌曲推广来的更有效果。
他指出,华教歌曲《一颗种籽》当初没有正式发布、推广或在电台播放,可是在当时创作华教歌曲的活动结束后,却发现在很多场合播放《一颗种籽》时,许多学生都会歌唱。
因此,他认为,用歌曲来带入华教,能轻易让人靠近华教,欲传达的信息不会很硬。
他在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说,在创作华教歌曲过程,会先浏览大量华教先贤的著作,记录关于他的文字和发生的事件。
“当我慢慢了解了华教先贤付出的事迹,我就觉得应该以音乐角度去做一些事情。”
他说,自己在接触华教歌曲那么多年,还是非常喜欢,因为华教歌曲里告诉他很多曾经没人告诉他的事情。
他指出,希望将华教种种事件变成一个柔软的音乐以接近年轻人。
“(也许)他们会像我一样,听了(华教)歌曲想要去探讨和了解歌曲中的华教先贤主人翁,了解他们的付出。”
周金亮认为,音乐不只是为了流行音乐,在为流行音乐服务之馀,也应该以歌曲回馈教育。
“应该为教育我们长大的教师们的付出,给予一些我们对他们的尊重和敬意。”
他表示,华教歌曲的歌词是将大家慢慢把视野变得宽阔和辽阔的意向。
“如歌曲《一颗种籽》将华教比喻为是一颗种籽、后来长大变成树变成森林。把华教先贤在风雨中来到这片土地,如何捍卫和付出以及如何永远保留自己的根,用简单文字去表达。”
周金亮与本地文史工作者兼资深诗人陈再藩建议,以歌曲记录大马历年来,华教先贤的华教运动。
《一颗种籽》是在2007年《华教与林连玉诗歌创作比赛》中诞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华教歌曲。如今时隔13年,由周金亮重新演绎《一颗种籽》和拍摄了音乐录音带。
传承华教音乐火炬 从校园走向社会
本地文史工作者陈再藩表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歌曲,他相信每个年代都会有新的创作者,用属于那个年代的语言与曲调,去创作华教歌曲。
“就如在1987年流行的歌曲《传灯》,在大马流唱了20多年,后来慢慢被其他触动人心的歌曲取代。”
“我相信(创造华教歌曲)这个工作不会在我们这代人停止,一定会有新的创作者,用属于那个时代的语言和曲调去牵动那个时代。”
他说,诗歌表演“动地吟”活动有著很重要的意义,是属于他们那个年代创作华教音乐的火炬。
“当时我们接触的时候是30余岁,经过了接近30年,期待有年轻一代能接下这个火炬。”
资深音乐人周金亮透露,我国早前80年代至90年代流行的是校园歌曲,后来才慢慢出现华教歌曲。
他说,当时我国举办《海螺新韵奖》鼓励和提倡中学生和大专生,用歌曲表达校园生活和经历的事情,让学生用自己母语去创作歌曲。
他形容,校园歌曲属于比较小我性,抒发自己的感情,以学校生活感情为主题。
他透露,从创作校园歌曲演变创作华教歌曲通过了几个过程,包括诗歌表演“动地吟”活动、《华教与林连玉诗歌创作比赛》、《春雷动地》史诗歌舞剧等活动。
他说,“动地吟”开始的时候是收集了诗人对于政治、国家期许等所写的的诗和词。
“后来我接触到关于华教的文字、华教先贤在捍卫母语的付出和遭遇,通过‘动地吟’与教总联系,发动了2个关于华教音乐的活动。”
“其中一个是在2007年,林连玉基金举办向全国征收歌曲创作比赛《华教与林连玉诗歌创作比赛》,当时通过这个活动,完成了一系列关于林连玉先生的歌曲。”
他透露,华教歌曲《一颗种籽》也是从这个比赛中诞生的。
他说,后来举办了《春雷动地》史诗歌舞剧和林连玉逝世30周年音乐剧。通过这些活动,创作了许多有关林连玉和华教运动的歌曲。
“这段岁月可以归纳在华教音乐历史的一部分。”
他认为,华教音乐是一片非常丰富百花齐放的土地,各个年龄层都在为华教付出,而这样工作应该继续发展。
询及如何推广和传承,让更多年轻人创作华教歌曲,周金亮认为,必须从中学生下手推广,将华教的音乐种籽播种在他们身上,当中学生离开校园,步入社会时,才会延续华教音乐的创作。
“不管他们去到哪里,一听到熟悉旋律,他们就会想起曾经的热血与浪漫,这些新的华教歌曲就会让他们喜欢。届时他们也自然会去支持所推动的华教活动等。”
周金亮表示,希望林连玉基金通过管道去接洽学校,让本地为华教歌曲付出的歌手与音乐人能走入校园接触学生,以更有利去推广华教歌曲和让学生定下基础。
《如风如日》表达林连玉一生志业
林连玉基金副主席姚丽芳表示,2005年,华教节拥有属于自己的主题曲《如风如日》。
这首《如风如日》歌困不但是华教节的主题曲,也是林连玉纪念馆展示空间的总主题。
她透露,在2005年林连玉逝世20周年时,林连玉基金特地南下到柔佛新山邀请陈再藩及陈徽崇填词谱曲一首华教主题曲。
“当时两位老师就制作出《如风如日》一曲,从此成为了华教节的主题曲。”
她解释,歌名如风如日,意象深远,在传统文化中,“风”喻以风行教化,拂苏大地;“日”则喻光明普照,熙和众生,乃化成天下。
“如风如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林连玉先生一生的志业,以及他的遗德后世。歌词借古喻今,用以比喻林连玉独立清高、威武不屈的人格。”
姚丽芳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指出,当时陈徽崇和陈再藩将歌曲谱成男女声四部合唱曲,并亲自率领新山百人合唱团赴吉隆坡,在华教节林连玉精神奖颁奖典礼的舞台上,首次演唱《如风如日》。
“当男女声重叠交叉唱著‘无惧无惧无惧无惧,不屈不屈不屈不屈’时,全场屏声息气、肃然起敬,同时满怀激情。”
自此,《如风如日》都会在华教节的场合播唱,如:墓园公祭、林连玉精神奖颁发典礼、各州联委会轮办的华教节序幕典礼等活动,以缅怀林连玉,以激励众人。
本地文史工作者陈再藩解释,用如风如日作为歌名,实际上是强调林连玉维护华教和对待华社的精神,就像风和日如此自然的存在。
“我对这首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写好了歌词,让陈徽崇作曲完成后,在首次演唱的时候,大家听了歌曲都受到很大的激励,也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