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2日讯)前国防部副部长刘镇东相信,一旦中国与美国发生战争,东南亚各国都不会选边。
他表示,对东盟来说,如果中美一旦发生战争,对东盟并没有好处。
“过去大家和中美关系的光谱各自不同,但这几年东南亚菁英的立场越来越趋同。我相信,不论是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缅甸等,所有东盟国家都不会想选边。”
刘镇东接受《关键评论网》记者林怡廷的访问时,这样指出。
他说,军事方面,美国军舰在新加坡补给,两国安全合作紧密;泰国、柬埔寨则是和中国合作。
“马来西亚和美国军事合作少,主要是经贸往来,我们相对平衡,因为1970年代开始,我们的外交论述就是‘不结盟’。”
他表示,我国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比较亲英美,因为1960年代马共受文革影响很深,导致马中关系很紧张。
他指出,1970年代马共分裂,马中关系舒缓了,第二任首相敦拉萨上台后于1974年和中国建交,实际的外交操作就是“不结盟”的对冲策略。
刘镇东说,菲律宾和柬埔寨是两个光谱极端的东盟国家典型。“柬埔寨人会不满中国商人,柬埔寨政府也会觉得中国一些事情过头;而作为美国前殖民地的菲律宾一直和美国军事合作紧密,是有美国国会法案的保障,但今年2月,菲律宾总统杜特蒂扬言要结束美菲军事结盟关系。”
他说,杜特蒂的亲中倾向是菲律宾的少数,菲律宾民间和军事系统还是相对亲美,但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没有顾及菲律宾政府的民意压力和感受。
他表示,中国决策者没有理解民选政府需要对选民交代,一直认为政府及政治可以领导民意,而这个不能理解民主政治逻辑的思维模式,让中国错过了经营东南亚的黄金时期。
拒成为战略一部分
“这些年中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和外交操作不大搭调,外交(一带一路)再积极,也无法挽回军事(南海)抬头所损害的信任。”
他指出,东南亚不会希望任何世界主要战争发生在本区域,特别南海问题。
刘镇东说,东南亚各国的不选边主义主要是基于自身地缘现实考量。
“美国在提出‘印太战略’时希望积极拉拢我们,也跟当地政府有许多讨论,希望将东南亚纳入,但东盟的态度很明显,我们理解印太战略,但不要成为战略的一部分,我们是局外人,中美竞逐我们不要选边。”
“东盟希望成自主集团”
前国防部副部长刘镇东指出,虽然美国在全球力量衰退,但预料需再过20年至30年才可能被中国超越。
他认为,东盟最终应该会趋同,希望成为一个自主集团(bloc)。
“我们的外交目的是两边都要跟我们谈,不是两边都把我们当殖民地。小国的空间有限,所以我们要扩大空间,来确保我们的缓冲带让两边都遇不上。”
刘镇东接受《关键评论网》记者林怡廷的访问时说,美国在东南亚并没有推行孤立主义,特朗普时代的孤立主义,比较上是美国对欧洲的态度。
“相反的,美国的军事力量投放,譬如第七舰队的部署正从中东转移回来。”
他表示,过去20年,美国把太多资源耗在中东,转到亚洲大方向是对的。
他说,美国对东南亚的经营一直很稳定,合作也有很多层次。
“譬如美国和马来西亚在1980年代末就有低调的军事合作,而美商在马、教育文化等项目也很多。”
特习时代是分水岭
刘镇东说,东盟对美国不是没有忧虑,特朗普与习近平时代是分水岭。
“主要原因在于,奥巴马时期大家觉得美国的政策是稳定、可理解、可预测的。”
他表示,跨太协、军事合作,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是成员。因为白宫的大方向可预测,所以可以针对自己需求调整。
“现在问题是,你不知道美国会做什么,也不知道中国会做什么,基本的合作没变化,但局势变化了,所有人就位移了。”
他表示,在安全上东南亚和美国关系紧密,也不希望美国离开亚洲,却也对印太战略保持观望。
“东盟不想为衰退中的美国增加筹码,俨然成了普遍共识,只是一旦美国必须撤出亚洲,中国将成为区域霸权,似乎又和东南亚国家们的疑虑相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