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庇19日讯)人工智能今在我国法庭首登场,一名26岁本地男子因拥毒被判入狱9个月,成了我国司法史上第一个在人工智能辅助工具下被判刑的人。
被告奎斯多夫帝文斯顿,是去年12月在亚庇警方展开的一次扫毒行动中落网,身上被搜出冰毒0.16克,而今在毒品法令第12(2)条文下被判刑。
人工智能是在法庭输入被告的相关数据并经运算后,认为被告应坐牢9个月、准确度52%,供承审推事洁西卡作为判刑参考,并获得接纳。
毒品案件平时在法庭并不会引起注意,但亚庇法院二号推事庭今早座无虚席,法官和律师齐聚,而联邦大法官东姑迈慕和东马大法官丹斯里黄达华就在其中。
黄达华过后受访表示,人工智能在我国司法界推行深具意义,并对其表现感到满意。
他说,比起以前,被告人现在能够掌握更多法庭判决的讯息,司法体系现在因此更加迈进。
针对刑事律师反对判刑前“要谘询”人工智能,他说,律师可以提出反对,若真付诸法律行动,那只能顺法律程序行事,自己尚身在司法岗位的一天,无法置评。
他强调,采用人工智能的基本用意,是为了让法庭的判决更加一致,不会出现类似案件,判决却天差地远的结果。
他说,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全面推行在拥毒和强奸两种案件,日后将应用在民事案上,例如诉讼赔偿,可以让诉辩双方事先知道诉讼“代价”,有利化解纠纷,转成庭外和解,减少法庭负担,可能3-6个月后开始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