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2日讯)马大社会科学与艺术学院教授哈密迪称,国阵与伊党结盟后所制造的舆论攻击,让希盟一直处在挨打状态,
他说,希盟政府缺乏反击巫伊联盟的手段,除非能大刀阔斧地扭转人民看法,否则将继续处于被动。
哈密迪说,在丹绒比艾国会议席补选中,会发现希盟在地方缺乏领导能力,竞选机制无法像国阵那样有效运作。
他称,国阵想方设法主导当前的舆论,突显了希盟在解决经济和生活等民生问题上缺乏方向和薄弱,希盟也没有其他更好的论述来反击国阵。
他举例,在第14届大选时希盟以一马公司案、贪污作为议题,现在这些议题都处于司法程序,希盟领袖继续用这些课题作为反击,那么就会给人留下不良印象,认为在干预司法。
另一方面,哈密迪认为,希盟在执政后逐渐右倾,而且当前充斥著的极右氛围,给希盟造成重大冲击,希盟应该找回中间路线,以及思考如何传达给民众。
哈密迪指出,希盟所推行的政策没有让人民觉得有变化,因此需要证明与国阵有何不同,少了一些包装。
候选人肤色非关键
不过,哈密迪认为,无可否认巫伊合作开创全新政治局面,但是要以丹绒比艾补选代表第15届大选的走向,还言之过早,当进入全国大选人民会有更多思考,中产阶级会思考是否要让官司在身、有丑闻的巫统领袖回到政府,领导国家。
哈密迪今日在灵感中心与马大举办的《丹绒比艾发生什么?》研讨会上如是分析。其他主讲者有灵感中心研究主任莫哈末尤斯里、大同工作室执行主任林宏祥。
莫哈末尤斯里说,丹绒比艾候选人的肤色不是影响投票的关键,不管是马来人还是华人都给予胜出的马华候选人黄日昇很高评价,也不认为土著团结党候选人卡敏的宗教司身份有著加分作用。
对于巫统与伊斯兰党的合作,马来人比非马来人乐观,有76%的马来人认为巫伊合作可在下届大选推翻希盟。
对于巫伊合作是否边缘化少数族群,不确定答案为45%,不过有62%马来人受访者认为巫伊合作不会边缘化少数族群,而则有40%华人认为会被边缘化。
从民调结果来看,希盟在丹绒比艾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尽管主导著联邦和州政府,希盟仍然无法管理舆论和民众沟通;无法履行竞选宣扬;政府未能解决国家经济和人民福利;行动党控制政府的想法;政府未能捍卫马来穆斯林的感观;黄日昇的实力。
他也指出,当新的燃油措施实行时,希盟政府的支持率还会下跌,即便油价可能涨价10仙、20仙,但是会增加人民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