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3日讯)随著业界开始流传黑水虻对引燕有显著效果后,一名从事养殖业者叶明忠在引银峰分巢时发现,黑水虻对于农业废料有很强的分解力,又可以取代动物性蛋白质,充作养殖业的饲料,促成生态循环链,堪称一举多得。
业者发现,黑水虻30天成长周期可消耗许多的农业废料,如在菜市或超市必须丢弃的烂蔬果、过期食品、油棕渣、豆渣等等,这些废料需要耗时耗费处理,透过黑水虻的分解可以省却许多处理费用。
若把这些农业废料充当黑水虻在幼虫及蛹的食物,这些幼虫将可成为蛋白质,供应给养殖业充当饲料,进而解决饲料不足和入口的问题,其粪便更可变成堆肥用于种植,使农作物更健康。
来自芙森州瓜拉比劳的叶明忠(53岁)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他年轻时以供应建筑五金为主,随后遭遇1997年的金融风暴而导致经济萧条,他转而当起农夫,因为他自幼就喜欢观赏鱼,也喜欢研究,因而饲养泥鳅,规模甚至达到出口水准。
他饲养泥鳅长达14年,由于每天都需要消耗许多的鸡内脏喂食泥鳅,更曾经一度面对饲料供应有限而苦恼不已,也开始寻找以植物蛋白取代动物蛋白,发现青苔(绿藻)及轮虫的微生物可以取代,不过因为过程繁复和成本昂贵,不符合经济效益而作罢。
他指出,当时每公斤泥鳅仅仅售价1令吉80仙,即每条泥鳅价格约30仙,所以业者不可能使用价格较高昂的饲料去喂养。
“在养殖业期间,我也开始进行有机栽种,我在近20英亩土地采取自然农法混合种植,不过当时市场接受度不高。”
2015年,他在土地上同步饲养银峰,发现银峰巢的细缝会有许多的黑水虻到来产卵,以获取蜂胶做为食物。由于黑水虻的幼虫食量非常大,而且分解能力非常强,可以取代动物蛋白质,他也进行大量的观察及研究。
不料,叶明忠于2017年至2018年因为心肌梗塞,被迫放弃所有的养殖场、银蜂及黑水虻研究,退场2年全心全意养病。
2018年开始,他又蠢蠢欲动搜寻黑水虻,发现台湾经已广泛推行,养殖黑水虻也可以解决农业废料的问题,并在尝试一年后,效果非常好,也解决许多的民生问题,如农场臭味问题等。
“至于厨余方面,在收集时需要特别经过微生物处理,包括发酵以抑制一些病源菌的繁殖,只是我国至今因为厨余没有分类,所以类似方法暂时还未成事。”
分解鸡粪 解决农场卫生问题
在西方国家研究发现,黑水虻拥有丰富的OMEGA-3,可以提供人类蛋白质,因此结合高科技及高成本制成化妆品等,然而我国得天独厚的天气及热带雨林的资源,而且拥有许多需要额外处理的农业废料,所以黑水虻即可大派用场,解决农业废料的问题。
除了农业废料外,一般的养鸡场都会衍生苍蝇及鸡粪味的问题,黑水虻可以分解鸡粪进而减少恼人味道,可解决类似民生和卫生问题。
叶明忠说,如今他在芙蓉、仁嘉隆、马口及金马士等都有与其他业者合作饲养黑水虻实验性操作。同时,他也在威南高渊与友人合伙设立黑水虻产卵的培植地,共有110间培植室(产房),专门产卵再供应国内其他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黑水虻成虫后会离开人类居住的地方,不是病源带菌者,反而有抗菌功能。”
他希望这个养殖业得以获得广泛推广,包括透过地方政府、州政府甚至联邦政府都可以善用黑水虻的特质,解决农业废料等问题。
根据2014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有295个垃圾土埋场,只有165个垃圾土埋场仍然在操作,29个在修复提升,只有8个是卫生土埋场。
据悉,预计2020我国每天将生产3万吨垃圾,其中可分解的厨余和农业废料多达1万6000吨,而这些厨余一般上都是土埋。业者并不是将垃圾土埋而只是囤积,导致周遭环境问题不卫生,而且厨余废水将影响地下水,对此,黑水虻将有助于解决类似问题。
【甚么是黑水虻?】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是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
根据资料显示,黑水虻原产于美洲,目前为全世界广泛分布,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鸡粪、猪粪及餐厨垃圾等废弃物方面。
黑水虻周期可分为虫卵、幼虫、预蛹、蛹、成虫、交配再产卵,周期约30天至45天。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成为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黑水虻的生命周期大约为28天:卵期约为3至4天,幼虫期则有18天左右,经过4天左右的蛹期,黑水虻便会羽化为成虫,成虫黑水虻仅剩5天左右的生命,羽化之后的黑水虻不再进食,仅靠水维系生命,这时,它唯一的工作就是交配、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