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7日讯)《2019至2030年国家交通政策》倾重铁路服务的发展及提升,以期大马的交通系统,从以公路为主导的模式,转向铁路模式。
在今日推介的《2019至2030年国家交通政策》报告,涵盖5大核心及23项策略,主要重点放在铁道的提升上。
报告表示,大马有必要提升铁路的客运及货运服务的利用率,因我国现时的铁路货运仅占铁路轨道总里数的30%及仅占陆路货物运量的5%,这说明我国的铁路货运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报告提到,全球公认铁路是远距离运输危险品或化学品物流最安全的方式,而我国尚未开发这一领域。
除了物流,报告也点出,现有的电动火车(KTM Komuter)及双轨电动火车,具有潜能来提供更多的服务。
为此,政府将采取4大行动,即:逐步开放铁路基建服务的使用权,以创造多运营商环境、提升港口与港口铁路设施以方便货运的连通、简化货运的流程以提高铁路货运的使用率,及加强“多式联运”,以促成我国公路货运换为铁路模式的转变。
报告指出,为了鼓励货运转向铁路模式,有必要优化现有的铁路基建及铁路资产的使用权,也能纾缓温室气体排放及道路拥堵,同时减少道路上的重型车的数量。
此外,国家交通政策也倡议提提升铁路的连通,更好地连接至机场、港口、码头及工业区,并扩建港口及物流服务中心。
报告指出,这项政策旨在优先强化现有基建,以善用资源来提高生产力和减少浪费,并通过数码化及新科技的管理来实现高效需求,同时评估需求才展开新的扩大建设计划,以确保有实际需要及可行性。
此外,大马政府也需求数码科技以加强连接,成立交通领域的物联网,以符合永续经营的经济原则。
2019至2030年国家交通政策的愿景是根据先进国的模式及顾及人民福祉,发展可推动经济增长的交通领域,并冀望能打造一个有经济竞争力的良好的交通生态系统,以促进货物的顺畅流动。
国家交通政策的5个核心,分别为加强治理,为交通领域创造有利的环境、优化并建立维护性的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和网络,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增强安全性、集成性、连通性和可访问性,以实现顺畅的旅程、迈向绿化交通生态系统及扩大至全球足迹并促进交通服务的国际化。
提升交通系统 催化经济发展
《2019至2030年国家交通政策》指出,我国在过去修建了超过20万公里的道路、2900公里铁路、18个港口及22个机场,这是大马成功的支柱,亦也让大马成为了东南亚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有鉴于交通领域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我国政府今日推介《2019至2030年国家交通政策》,以期能达到2025年成为高收入国的目标。
国家交通政策报告指出,尽管我国出行飞速成长为国家经济带来增长,但若不加以管制,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矛盾,这当中包括:环境污染、生产率等重大的经济损失。
报告点出,大吉隆坡(GKL)道路拥堵成本占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1%-2.2%或个人年均6144令吉,而吉隆坡的家庭收入10%用于交通费,相比之下,高于东京及香港地区的4%家庭收入。
此外,大马在2011年的人均碳排放量为7.9吨,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的人均5.4吨,而绝大部分交通领域的碳排放量源自陆路交通,其中有90%或4万820吨源自汽车。
另外,我国每10万人每年有24人死于交通事故,低于泰国(33.5人),但高于韩国(10.7人)及印尼(19.7人)。
报告指出,我国也面对人口增长及老龄化,大马人口从2010年的2830万增长到2016年的3170万,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4150万。
“伴随著收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预计到了2030年,大马人每日出行次数为1亿3100万次,与2010年每次出行次数4000万次有很大的增长。”
报告提到,从人口角度来看,65岁以上的群体将从2020年占7%,到2030年将增长到9%,随著寿命增加及生育率降低,我国人口显然将面对老龄化。
“为了解决此问题及人口移动的需要,必须采取一些策略及审查现有的交通系统,以确保可持续提供服务。”
为了持续发展,我国制定2019至2030年国家交通政策,这项政策是跨部门、政府及私人领域合作制定,而政府部门、学术及私人领域的代表在2016年9月以来参与了一系列的会议、研讨会及焦点小组以拟定政策内容。
国家交通政策也冀望能建立生态系统以提升运输业的生产力及竞争力、强化货物运输服务,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满足人口移动的需求、增加共享公交的模式、提供安全及智能交通系统(ITS)及确保交通运输使用可持续利用的再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