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讯)大马国家航天局表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极小,公众无需恐慌。
该局指出,虽然有报导指出,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2002年发现,编号为“2002NT7”的小行星将在2月1日撞击地球,但该机率是非常低的。
该局发文告说,虽然NASA的计算“2002NT7”小行星,有低于1%撞击地球的机会。“但随著NASA进一步观察及重新估算,这个机率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
促勿乱散播讯息
大马国家航天局说,公众不需要对这伙小行星恐谎,也不要随便散播未经证实的讯息。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是2002年7月9日,利用架设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天文望远镜,发现这颗直径达1.2英里的小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837天。当时它离地球的距离是8400万英里。
当时预测,“2002NT7”小行星的轨道有可能在2019年与地球轨道相交,也就是说有可能发生碰撞。
但是到了同年7月28日,美国宇航局完全排除了这颗小行星在2019年2月1日和地球相撞的可能。
8月1日,美国科学家经过进一步观察认为,这颗小行星在100年内不会和地球相撞。对这些近地物体轨道的进一步观察也排除了其他小行星在100年内和地球相撞的机会。
他们之所以在网站上公布这些数据,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他科学家了解情况,当然同时也有助于新闻界和公众了解小行星。
更多新闻:
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据新华社报导,今天上午10时26分,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著陆月球,也是人类探测器史上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嫦娥四号”是在2018年12月8日搭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在该月12日结束地月转移段飞行,按计划完成近月制动,成功进入环月椭圆轨道。
同日下午4时45分,“嫦娥四号”抵达月球附近;而30日上午8时55分,该探测器成功在环月轨道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入预定的月球背面著陆准备轨道。
报导指出,“嫦娥四号”登录月球背面后,其中静态著陆器和月球车将分别部署到月球表面,并携带著一系列探测仪器,以针对该地段地质特征进行探测,并进行一项生物实验。
此外,报导还提及,“嫦娥四号”探测器还会携带一个重达3公斤的小型实验室“微型生态圈”,内涵蚕卵、土豆和拟南芥种子,旨在研究月球上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由于地球与月球同步自转的原因,使月球永远都是同一面面相地球,直到1959年时,苏联所发射的“月球三号”探测器,才让人们窥探到月球背面。
中国致力于追随苏联及美国的步伐,展现该国太空探索能力,而此次月球背面崎岖不平的地形,使探测器在安全著陆方面,面对几大的挑战;因为若探测器降落在凸出的岩石上,将意味著任务立即失败。
著陆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的前三项——初步制动、轨道修正、降轨,都是由地球进行控制。而最后三步:悬停、障碍规避以及缓慢降落,将由著陆器自动控制。
在登陆时,“嫦娥四号”的两个组成部分——著陆器与巡视器还将进行分离。
“嫦娥四号”发射是中国“嫦娥”系列探月工程的二期工程之一,于2003年启动。
过去“嫦娥一号”及“嫦娥二号”的任务是从绕月轨道进行远程探测并收集数据,而“嫦娥三号”及“嫦娥四号”则要完成登录的探测任务。
据了解,该计划接下来将携带采样返回装置,将采集到的月球岩石及土壤带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