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2日讯)中共喉舌《环球时报》认为,中马合作项目搁置,是个别具体项目的挫折,而非一带一路倡议的挫折,中马合作经受得起这一次的曲折,两国战略互信都没有受到动摇。
该报评论在总结马哈迪访华时提到,项目被取消带来经济损失,令人遗憾,也值得反思。
文章指出,马哈迪此次访华,双方合作中出现的现实问题都摊开了,两国今后继续加强合作的路径得到认真商讨。不过,中马合作经得起这一次的曲折,两国的战略互信和合作愿望都没有受到动摇,马来西亚支持一带一路的基本态度没有变。
“中马合作的具体项目搁置了,这是具体项目的挫折,而非一带一路倡议的挫折。一带一路作为开放性的倡议,其平等互利的合作原则符合各国利益,经过处理各种问题的洗礼,这一倡议必将得到更多的信任,相关经验也将更多,今后的推动也会受到更多欢迎,执行得更准确、到位。”
避免将问题政治化
该评论指出,做好马来西亚取消双方合作的善后工作,需双方共同努力,相关项目虽由两国政府支持,但具体合作是企业之间进行,马方违约有赔偿义务。
该评论也给予中国投资一些建议,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是长期任务,马来西亚项目的曲折应当作为推进这一事业的沙盘。“中国的很多国际合作项目都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的。事实证明,那里的不确定性比中国所了解的更多,今后的可行性评估还需进一步加强,各种风险都要充分考虑到。”
“中国需要很理性地聚焦于应对风险本身,通过克服它们赢得机会,而要避免将问题政治化,将事情政治化的结果或是对风险不管不顾,或是为了不承担责任而惧怕任何风险,这两种情况都不是中国企业开创国际合作的应有态度。”
中国知名澎湃新闻平台援引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分析指,马哈迪与中国领导人的会面最重要的成果,便是给新时期的中马关系定下来基调,为两国关系未来健康发展建构基础。
郭延军表示,相对于前政府,马哈迪领导下的新政府对于外来投资会有所选择和取舍,会对一些项目进行评估,不会对所有项目全盘接受。
他认为,这是正常现象,相信在双方进一步协调与对接后,双赢仍然是可实现的目标。
敦马访华彰显学习之心
中国媒体对首相敦马哈迪访华高度关注,认为他在访华的90个小时内,彰显出了他的学习之心。
中国媒体报导,从17日晚到达杭州到21日离开北京,约90小时行程中,马哈迪一刻不停,日程满满,在两国领导人会面之时,也体现出双方希望利用有限时间做更多沟通的愿望。
据外交部亚洲司官方微信号“亚洲雄风”所描述,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马哈迪会面时,为了节省时间进行更多谈话,会见特意采用了同声传译的方式。
澎湃新闻提到,在马哈迪此行第一站杭州,马哈迪走访了阿里巴巴及吉利汽车,他访问这两家公司不单单是因为它们在马来西亚的投资与存在,更是希望亲身体会这两家公司的技术。在阿里巴巴的访问现场,马哈迪最为关心的是三大核心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他还感叹于中国移动支付的便捷。
报道指,此行中有一个细节能反映出马哈迪的学习之心。马哈迪原计划结束杭州访问后乘专机飞往北京,但为了体验中国高铁,在最后时刻改从杭州乘坐高铁前往上海转乘飞机的请求。马哈迪一路上不停地了解中国高铁的有关情况,并亲自进入驾驶室查看。
马哈迪利用密集的会见,反复重申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习近平对马哈迪访华回应了“三个赞赏”:赞赏马来西亚新政府和马哈迪高度重视中马关系;赞赏马哈迪多次表示视中国为发展机遇,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赞赏马哈迪为推动亚洲区域合作作出的重要贡献。
中国学者普遍看好马中关系能够继续巩固发展。中新社指出作为连接传统和铺设未来的资深政治家,马哈迪非常清楚他的到访,一方面要向中方阐明未忘两国友好的初心,谋求加强双方战略沟通;另一方面意在为两国关系注入新活力,实现双方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有学者认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会面马哈迪的讲话,为中马关系的未来做出顶层设计,既强调友谊需要接续和加固,两国有巨大合作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