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届大选被预测为大马有史以来最激烈的全国大选,随著5月9日投票日跫音渐进,朝野造势宣传交锋日趋激烈,大选氛围不断升温,双方支持者情绪高涨,像柔佛亚依淡发生的拆旗推撞暴力政治悄然出现,若未来竞选期持续出现非理性的行为,那么选举文化和民主将受破坏。
亚依淡将上演“王者之战”,朝野选情非常激烈,亚依淡国会议席区内的永平就发生了马华支持者拆行动党旗帜,希盟支持者上前阻止,结果演变成肢体冲撞的事情,为暴力政治敲响警钟。
暴力,不一定见血的才是暴力。在我国,选民们会因为支持不同阵营,各异的政治立场而展开骂战,邻居、亲朋戚友甚至会吵到翻脸,感情和人际关系受到破坏。最令人担忧的是,大选期间,因为政治立场发表极端言论和互相攻击的现象在社交媒体上更为严重。
大选期间总能看到一些网民、键盘侠用粗鲁的词汇漫骂对手或支持者,像是有“超人与中文报记者”事件掀起的网络骂战,殊不知自己的行为等同制造了“看不见血”的暴力政治,看似很爽快的隔空骂战无形中在加深社会裂痕。
除了来自选民的暴力政治外,“割肖像”风波使政府机构在今次大选,是否碰触到暴力边缘也值得关注。
选委会今年祭出新条例,规定竞选宣传品只能使用党选选出的主席和署理主席照片,但是在第13届大选是没有这一规定。近日来,为执行合规定,选委员会割走和搬走印有希盟领袖敦马哈迪和拿督斯里安华肖像的宣传看板,这一举动可谓相当简单粗暴,遭质疑干预了选举宣传的自由度。实际上,整个大选是否以和平、包容及民主方式进行,政府机构和政治人物的作用至关重要。
行使暴力非民主
大选期间民众情绪强烈是正常的,选举应有激情,但不是极端,不应滥用各种平台去散播仇恨,挑起事端,毕竟自由不代表你有权利行使暴力,对他人造成精神和肉体的伤害,不是选举所提倡的民主。
不管哪一方先开始或谁是谁非,任何的暴力行为都不值得鼓励,特别是在政治敏感时期,小冲突很可能引发不可收拾的仇恨,暴力之火可以燎原,两人的推撞,可以升级成朝野支持者冲突,一两句口舌之快,可能演变成不同群体间的对立,到时候所有大马人可能都要付出代价。
还有一个星期就迎来决胜负的投票日,朝野政党在最后的“拉票黄金周”势必浑身解数,尽可能“吸票”,在充满硝烟的政治环境中,选民需要以更成熟和理智的心态来看待大选,而政治人物有责任避免煽动或用言语将事件扩大,造成暴力政治,让第14届大选成为理性选民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