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30日讯)政府今年有意把结合了“柔佛古庙游神”及“槟城大旗鼓游行”的“槟城大旗鼓”申请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早于去年和中国厦门联手申请的王舡游行申遗结果,预计将会在明年11月出炉。
去年3月和王舡游行一同申遗的还有和印尼联合申请的马来传统诗歌“班顿”(Pantun)及马来西亚单独申请的“马来传统歌谣”(Dondang Sayang),其中王舡游行更被列入濒临失传的组别。
王舡游行的意义,除了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也把游行路上的无主孤魂,接引上船往生投胎,因此王舡在游行结束后,会在巴当德姆的海边火化。
马六甲怡力勇全殿法律顾问拿督颜泳和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王舡游行要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已在去年3月提呈,结果预计会在明年11月出炉。
成功率高
他说,任何文化要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要条件是必须要受到有关国家的肯定及列为国家文化遗产,王舡游行是在2013年被国家文物遗产局遴选为国家文化遗产。
颜泳和也是马来西亚侨生公会总会长。他指出,每个国家每年只允许单独申请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若与其他国家一起联合的申请则不受限制,因此去年除了王舡游行外,我国还有提呈“班顿”及“马来传统歌谣”,目前正在审核的阶段。
颜泳和透露, 从他本身和国家文物遗产局开始接洽,到筹备及提呈申请,间中只有短短的9个月,主要是因为勇全殿拥有非常齐全的资料,包括可追溯到1905年的清末时代的照片和文字记载,当时供奉王爷的信徒大部分是接受西方教育的峇峇娘惹,他们会以照片及文字的方式记载当时的盛况,因此让后人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得心应手。
询及成功申遗的几率时,颜泳和指出,基本上中国申遗的成功率非常高,可说是“百发百中”,马来西亚的王舡游行这次能和中国厦门的王舡文化一起申遗,获选的机率也会大大提高。
资料档:逾150年历史
王舡文化流传于马六甲民间,拥有超过150年历史,过去最后几次的王舡游行分别在1905年、1919年、1933年及2012年,最新一次是去年2月9日由干浪清华宫所主办。
王舡游行并不是每年都能够游行,有关神庙的理事会必须在获得座主王爷的谕令下,才能开始筹备。
王舡游行每次均由马六甲州内的勇全殿、清华宫、华德宫、清侯宫及玉华宫联合举行,参与的分别为5府王爷神明,即白、李、温、朱、池府王爷。
王舡游行也获旅游及文化部认同为珍贵的民俗文化,并在2013年列为国家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