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9日讯 )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研究员克里斯史芬指出,大马在17个熊制品主要来源及消费国中名列第五,且每个州属都有进行野生熊非法交易!
“大马是东南亚中5个主要进行野生熊非法贸易的国家,每个州属都有这种非法活动,其他4个国家及地区分别为中国、香港、缅甸及越南。”
他是在“异物同效-传统中医药药用熊胆汁替代品会议”上主讲“非法贸易熊类”时,如是指出。
其他出席者包括大马华人医药总会总会长丁家骅、香港大学冯奕斌副教授、婆罗洲马来熊保育中心(BSBCC)环境教育执行员格罗丽亚及野生动物保护与国家公园局(PERHILITAN)大马半岛执法主任沙勒曼等。
克里斯指出,推动野生熊非法贸易的因素包括胆囊和胆汁中药材的稳定需求、野味、熊只头骨和爪的装饰品、印尼饲养熊只为宠物的爱好、北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黑熊表演等。
此外,该组织针对我国传统医药店的调查显示,虽然我国公开出售熊制品的传统医药店比率,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公开出售及展示的熊胆囊数量却在不断上升。
他引述2010年的调查指出,212间传统中药店中,有58%(123间)公开出售或展示真的熊胆囊,其中西马半岛占了79%、沙巴38%、砂拉越28%;2012年的调查指出,365间中药店里,有48%或175间进行相关贩售,西马占了51%、沙巴42%、砂拉越35%。
“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大马中药店公开出售及展示的熊胆囊数量为87个,2001年逾90个,2010年160个,2012年增加至293个,这等同于宰杀300只熊才能取得的胆囊数量;另有135家中药店虽然没有出售熊胆,却有售卖熊胆丸,情况堪忧。”
他说,该组织在2000年至2001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共有2801只熊被非法捕猎进行交易,大部分为马来熊。
他表示,我国濒危野生动物的非法交易情况猖獗,除了野生熊之外,其他濒危动物也不能幸免。
他指出,单单是在今年5月至6月间,就有多达1394公斤的穿山甲鳞片从非洲走私到我国,执法人员也在吉打机场起获141只穿山甲。
有鉴于此,他促请传统医药领域业者使用替代品,代替熊胆、胆汁以及其他濒危的野生动物,以保护生态系统、野生物种及珍贵的动植物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及确保其永续性。
他也致力于在东南亚落实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阻止濒危物种进一步减少。
克里斯曾在东南亚生活和参与保育工作超过20年,并于1996年加入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便是他的其中一项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