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大选前夕大马社会经历数项社会运动洗礼,直接推动公民运动在全国各地的萌芽。第13届大选成为我国政治分水岭,公民运动对于政局的影响不可忽视。第14届大选跫音渐近,目前国内不但政治气氛诡异,同样的公民运动陷入瓶颈,无法寻得出路。
与此同时,政治角力使国内种族宗教势力再次膨胀,族群宗教之间课题不断,更为大马社会增添不安。
柔南社运组织黄色行动小组为探讨公民运动出路,早前举办系列“公民大暴走”讲座,以“政党以外的政治”为题,邀请3名本地社运人士唐南发、叶瑞生及林奕慧针对时下公民运动进行分享,分析大马公民运动困境及未来方向。
其中,人民之声前执行总监叶瑞生直言,民众参与公民运动不可以功利性眼光,对其有过大的期待,毕境争取改变是长远的斗争。
他分析,目前大马公民运动的确陷入低迷之中,导致出现上述现像的因素,包括第13届大选无法在政治上促成改变令人失落,如今在野党不成气候,且新政治连盟则充满矛盾,令民众无所适从。
“净选盟在第13届大选后推动两次大型群众运动均无法取得成效,人民对本身努力感到质疑,进而感到迷茫。”
他指出,从古至今能促成政治改变的方式包括武装起义、武装政变、选举及公民运动。前两种方式在人命上将付惨重代价而且还不一定成功,后两种方式则可被视为可行的管道。
“当然要以选举促成政治轮替,必须先要选举制度公平。目前看来,大马唯有持续进行公民运动才能达致目标。”
叶瑞生续说,大马公民运动从1970年的工人运动及学生运动,发展至1990年代经历低迷,直至1999年“烈火莫熄”运动再次带来改变,一直到晚近10年公民运动已累积一定群众力量。
加强组织网互相支援
他认为,过去10年的公民运动并非没有取得改变,这包括数次的群众运动已逼使政府修订和平集会法,废除集会准证、同时警方在动用公权力对付参与者的过程中也大幅收敛,如今公民运动也累积了更大的群众支持力量。
“无可否认,长期执政者不会轻易下放权力,因此公民运动未来仍充满挑战。”
叶瑞生认为,公民组织如今必须要做的是加强组织网,将“点连成线”互相支援;同时,全马不同组织也必须进行区域连结发挥更大力量。
“目前必须紧急处理的是国内膨涨的种族宗教情,我们必须要以更有创意的方式促成族群之间交流,一旦彼此有更多了解,草根人民则不会受政治手段左右。”
勿把责任“外包”给政党
“公民社会不应再把责任‘外包’给政党,如今更应该做的是与政党划清界线,所有的政治都是在地的,公民运动的建立应从关心社区做起。”
联合国独立顾问唐南发说,谈到政治时,国人直觉都会想到执政党与在野党,除了这两者以外,并没有其他选择,但实际上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上的政治”,关心政治应该从自己的社区开始,政治不只是政党,还有“市区”、“居民”。
他直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马公民运动是由政党串连带动,实际上如今已走到公民社会要与政党切割的时候。
“大马公民意识太薄弱,很多事只会‘外包’给政党解决,然而许多事务都是个人应该承担得起的责任。一旦什么都‘外包’给政治人物,就会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由政治人物宰割。”
“要成为成熟的选民,国人应该先学会从市民做起,关心自己居住的周遭环境,花时间了解政府的政策,自己理清责任。
社运参与者林奕慧则提出,经历过去10年的公民运动发展,公民运动应对政治共识有新的探讨,跳脱过去即有的框框,这样才能使想法更具兼容性,也使诉求更具草根及多元。
“有别于协和式民主 + ,或许慎议式民主(delibrative democracy)该是大马公民社会该努力的方向。”
她指出,慎议式民主强调的精神,即是不同主张者以平等姿态针对课题进行讨论,促进更大的政治参与度,拒绝跟随他人一同起哄,避免自己成为暴民。
投废票可达目的?
第14届大选何时举行,至今仍然未有答案,在目前的政治局势下,选民“情归何处”令人关注。目前,已冒现“投废票”以表达抗议的声音。
叶瑞生提醒,选民在做出投票决定前,必须先自问该项决定是否“达到目的”。
“如果你认为投废票可以表达你的心声,那就是你的权利。反之,若只是为了发泄而投票,我想你可以将此次的投票,作为跫固未来更大改变的基础。”
林奕慧则认为,投票是公民5年一次的权力,民众不该将本身的权力随便放弃。
“如果你无法决定要支持任何一方,那么建议你在还握有选票的筹码时,尽量去逼迫你的候选人,对你关心议题做出表态。如果最终你无法决定,或许你可以选择扶植第三方势力,毕竟政治多元发展才能不使我们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