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晚上9时
(槟城11日讯)理科大学生物科学院控制传染病媒介研究单位教授再里指出,大马目前没有出现兹卡病毒,也还未对此作进一步研究,由于有关病毒源自黑斑蚊叮咬传播,该单位将会通过控制骨痛热症的方案,间接控制兹卡病毒。
他说,根据研究显示,兹卡病毒跟骨痛热症同样是源自黑斑蚊,该单位将通过控制骨痛热症的方案来控制有关病毒,因此会更关注其传播媒介黑斑蚊。
再里也是控制蚊虫传染病专家,今日在理大生物科学院院长阿米鲁及控制传染病媒介研究单位主任韩丹的陪同下,召开理大与世界卫生组织联手研究防害虫(蚊虫)记者会。
询及如何应对最近在南美国家引发的兹卡病毒疫情,他表示,这是一种较新的病毒,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相关病例,该单位也是透过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网站及国际新闻得知详情。
“兹卡病毒来自南美洲,我们很难教大家如何去应对,有关课题还是由卫生部来回应较适合。”
他认为,现在必须进行严密的监控,尤其是一些从南美洲或巴西入境大马的游客,以确保有关病毒不会带入我国。
此外,理大医学昆虫学高级讲师诺法依扎指出,根据卫生部的纪录,我国曾发生过两宗兹卡病毒案例,在1969年彭亨文冬一名本地人通过黑斑蚊叮咬传播而感染兹卡病毒;2014年9月在沙巴一名德国游客发高烧,经诊断后证实兹卡病毒呈阳性反应。
“一般上蚊疾病毒会在体内停留7天,免疫力低者将会感染,惟以上两宗病例出现后,有关病毒并没有在国内散播。”
她补充,兹卡病毒将会随著城市变迁、气候变化及蚊虫基因变种而有所改变。
她表示,黑斑蚊也是骨痛热症的传播媒介,为了避免有关病毒入侵人体,防蚊措施势在必行,然而许多人为因素导致黑斑蚊滋生,若要杜绝蚊疾得先从人类的生活习惯开始。
她说,槟州的日落洞被视为黑斑蚊热点,该区拥有很多工地,成为滋生黑斑蚊的温床。
理大研究蚊虫生态控制蚊疾
再里指出,骨痛热症已成为大马的蚊虫传染病问题,黑斑蚊乃是有关疾病的传播媒介。
他说,另一种由蚊虫传播媒介引发的疟疾,在非洲每年的死亡病例已从200万宗减少至90万宗,可见预防疟疾的方案已成功。
他指出,理科大学生物科学院控制传染病媒介研究单位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旗下,专门针对疟疾研究杀虫剂的单位之一,另外两个研究中心设在印度及北美佛罗里达。
他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在过去4年,开始把骨痛热症列为东南亚国家必须关注的蚊虫传染病,该单位也从原本的疟疾研究转向骨痛热症。
“大马的骨痛热症案例每周都在提升,新加坡及印尼也面对同样的情况。”
此外,他说,至今仍未有预防骨痛热症的疫苗,该单位将著重于研究蚊虫的生态,以控制蚊疾。
他指出,黑斑蚊并非只活跃于夜间,一旦它们的蚊虫被骚扰,就算是白天也会出来,母黑斑蚊将会叮咬人类,而使用杀虫剂对付成蚊是最有效的方式。
理科大学生物科学院高级讲师英丹表示,在短时间内喷射蚊雾可杀死蚊虫,但蚊子会随著对蚊雾的适应而提升免疫力。她举例,吉隆坡、槟城、柔佛及吉兰丹的状况不同,因此必须针对各种地点,交替使用不同的杀虫剂。
她说,除了喷射蚊雾,还有其他方案预防黑斑蚊,如饲养不会叮咬人类的“金腹巨蚊”吃掉黑斑蚊,定期清理家中可盛水的容器,避免成为滋生黑斑蚊的温床。
她指出,目前引起全球恐慌的兹卡病毒,也间接提升大马人民预防黑斑蚊的醒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