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0日讯)全国华小面对著新生不是爆满就是太少,学生失衡情况严重,将微型小学迁至其他地区手续却太繁杂,难以达致皆大欢喜局面。
新学年开学,全国各地华小出现了学生人数不均匀的情况,以吉打铅县及雪州蒲种为例,铅县8所华小仅收到51新生,蒲种5所华小却被2300人挤爆。
人口集中地区的华校面对学生太多、师资和资源不足的现象,微型小学却学生人数凋零,更有许多学校出现零新生情况,令人担忧。
华社一直对华校秉持著“一所都不能少”的态度,就算一个学生都没有,微型小学关不得,严缺学校的地区想建校却不易,那将微型小学搬迁至需要增加华小的地区,是否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方法呢?
槟威董联会主席许海明受访时指出,微型小学迁校在我国有数宗案例,槟岛的明德正校迁至威省也成为州内的典范,不过他感慨,迁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说,要迁校,首先,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少于150学生的学校才会被认定为缺少学生,方能向教育部提出申请。
若要申请迁校,事先必须获得董事部、家协、校友会及该校原有学生家长的同意,然后需准备好迁校用的校地,解决了这些,申请迁校才能进入政府机构的审核程序。
柔雪学生饱满
即便该校没有学生,无需获得学生家长的同意,但教育部必须考虑迁校地点是否有此需要、该校能否被当地居民接受等,许海明说,虽不能称为刁难,但他认为,迁校申请的行政程序相当麻烦,并非一年半载可完成,有些甚至拖延了7、8年,都未必迁校成功。
他对于失衡现象感到无奈也心痛,因为铅县和蒲种的情况只是国内的冰山一角,我国地区发展造成人口失衡的情况普遍,包括柔佛或雪兰莪地区等都出现学生饱满的情况,但一些缺乏发展及人口流失的地区,却出现学生人数太少的现象。
既然关不得、建不得也搬不得,目前,一些微型小学靠增设安亲班及幼儿园吸引双薪父母把孩子送到该校,或说服校友把孩子送到母校、加强基本设施及提供巴士接送服务等方式,为学校招徕新生。
至于那些缺乏经费无法做出提升的学校,他希望学校能支撑到该区开始发展,有发展就有年轻人口回流,届时自然就会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