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5日讯)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曾引用中国成语“盖棺定论”说,对他的评价要等死后才能下定论。如今,这位在国际深具影响力的领袖已离世,也正如他的生死观:“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只希望我的结束快而无痛。”
李光耀像魔术师一般,将没有天然资源、地理条件一般的国家发展为繁荣的大城市,让新加坡经济与世界接轨,他的政治生涯在国际政治舞台受到极高赞誉,新加坡人和各国媒体给他的评价则褒贬同在。
民主行动党柔佛州主席刘镇东指出,从国际的角度而言,李光耀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虽然他是一个亚洲小国的领袖,但对国际却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发挥“小刀锯大树”杠杆效应。
1978年l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此行对他颇具启发意义。邓小平12月回国后,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此事件上,足以看见李光耀对中国的影响力。
“李光耀不仅对中国具有影响力,对国际和中美关系深具影响力。中美两国对他信任,而且愿意聆听他的意见。”
然而,刘镇东认为,反观李光耀对于新加坡的贡献,可谓有功也有过。从经济角度而言,他让新加坡在独立后迅速转型,经济增长速度快,但在一系列政策下,也促成了现今的贫富差距。
家长式领导过时
“对40岁以下的新加坡人而言,相信有50%以上的人认为李光耀的领导方式已过时。从上届人民行动党大选仅获得60%的得票率来看,显然家长式的领导方式已引起民众反感。”
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治国政策,李光耀所奉行的治国方针是“自力更生”,人民要靠自己而非政府。新加坡是低税国家,不向富人征收太高的税务,而是鼓励富人拿钱到新加坡投资。
刘镇东分析,新加坡从90年代中开始开放外来移民,目前人口已达550万人。该国迅速发展为金融中心,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很多有钱人都是外国人。
“新加坡经济蓬勃发展,但外来人口日益庞大,公共交通、医疗体系无法负荷,屋价越来越高,本地人生活每况愈下。”
他说,纵使李光耀将新加坡人的生活带到另一个程度,让人民从木屋搬到组屋,但这是前期的贡献。如今行动党执政50年,中低下层的生活越来越苦,引起不少民众的不满情绪。
新加坡资深报人韩山元分析,不同背景的新加坡人对李光耀持有不同看法,褒贬不一。
他说,对于拥护行动党的支持者而言,李光耀成功让新加坡成为富裕的国家,人民自然感谢这位建国总理对新加坡的贡献。
“若对曾经接受过华文教育的老一辈左派人士而言,李光耀让华文水平式微,关掉南洋大学,自然对他的评价不高。”
虽然如此,他相信年轻和中年人,对李光耀的贡献仍是给予肯定及很高的评价。但对接受西方教育的一群而言,在李光耀的治国下,新加坡没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
推动英语教学摆脱共产党
李光耀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受大部分人肯定,但他在担任总理期间采取“双语政策”,使当地华文教育式微常被人所批评,资深报人韩山元认为,李光耀此作法与政治因素有关。
五六十年代是共产党火红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击退国民党取得胜利,左翼势力在东南亚迅速壮大,毛泽东思想也受新马一带受华文教育的群体所推崇,不少青年加入了抗争的行列。
韩山元分析,李光耀所领导的行动党在左翼分子和受华文教育群体的支持上台。他深知本身的处境,必须摆脱左翼分子和受华文教育群体的支配。
“李光耀意识到,若他能被他们所支持,有可能被拉下台,或让政权落入共产党手中。为了摆脱牵制,他推动英语教学,让新加坡人接受西方教育。只要将拉低华文水平,他们就无法接触毛泽东思想,无法受共产党影响。”
他说,虽然引进了西方的教育,但李光耀却担心西方政治体系下的自由和民主会影响人民,要求政党轮替的两党制。
“若是如此,行动党无法长期执政。因此,在政治理念上,李光耀又植入儒家思想,政党就像‘父亲’。父亲不管怎么不好都不能换,这位‘父亲’爱护子女,是位好榜样,因此可以长期执政。”
韩山元强调,李光耀并非毁灭华文教育,而是降低华文水平。在经济和科技上学习西方,但政治上却没有完全依赖西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