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第11届立法院2月1日正式开幕,因国会三党不过半,国民党、民进党和民众党的竞合关系显得模糊不清,各党新任立法委员趁著新国会来打名气,冲声量,所以,立委不是在国会摆出夸张出位的言行,就是在议会殿堂提出创新构想。
近期,国民党新科立委翁晓玲在质询行政院长时提到,希望未来台湾可在总统选举推行二轮投票制,避免“双少数”僵局重演——总统得票率少于50当选,执政党国会席次不过半。民众党对此提议也表示欢迎,但却遭到民进党的群起反击,立委吴思瑶讽刺律师背景的翁晓玲读不懂《中华民国宪法》,竟提出违反宪法的二轮投票绝对多数决。
奇怪的点来了:在正常情况下,国民党本是捍卫宪法的代表,民进党是修改《宪法》推动“台独”的急先锋,今天蓝绿两党却角色对换,民进党成为拥护宪法的一方,而国民党却扮演企图变更现状的另一方,抛出给选民多投一次票的游戏规则,到底是什么导致国民党和民进党“很有幽默”地180度的角色互换?
根据笔者观察长期台湾政治的心得,基本上,从总统二轮投票的争辩当中,我们可以从三个因素向去理解蓝绿的角色互相:(1)国民党深陷衰而不蹦的政治危机;(2)国民党的招牌无法回应多数民意;(3)民进党掌控台湾政党政治的必胜秘诀。
国民党在立法院握有54个议席,扛起当立法院最大党的重担,在2024总统选举,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得票率跟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相差不足7%,比起2020年韩国瑜、2016年朱立伦与蔡英文竞选的成绩来得更好。2024年总统立委选举的整体表现,可说国民党失去政权以来最佳最出色的一次,可是该党依然无法在国会单独过半(57席),即便派遣争议性极低的总统人选也未能绊倒民进党。
但是,新兴政党的势头赶不上国民党的衰退步调,被定为“第三势力”台湾民众党无力吞噬蓝营的衣钵。在21个地方县市里,国民党控制14个县市首长及267席地方议员,还有庞大的基层组织和家族势力支撑,反看民众党,虽然党主席柯文哲的媒体讨论度颇高,获得年轻选民和中间选民的青睐,该党只有2个县市首长和15席地方议员,显而易见,国民党依然是最有能力与民进党一决高下的政党,惟蓝营处在衰而不崩的处境,依靠固有的组织票支撑,整个政党机器无法回应台湾社会的诉求。
在此种政治环境底下,总统选举二轮投票制对蓝营选情显得特别有利,首先,第二轮投票只允许得票最多的两个竞选总统副总统组合入围,按照现有政党板块,挤进二轮投票的门票无疑是蓝绿两党包办。其次,国民党可以逼迫小党回到谈判桌,与对方跟他们合作对抗民进党,凝聚非绿势力获得更多选票。
国民党无法回应台湾社会诉求,可以从民调数字看得出来。根据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2023年的民调,自我认同中国人的比例已跌到2.4%,另61%认同自己是台湾人,自认“都是”的有32%。在这种条件下,国民党领导权被老派政治人物垄断,长期受到九二共识与一个中国所捆绑,阻扰该党争取更广泛的民意,在选举过程中反成对手标靶,民进党就长期以“卖台”、“亲中”、“中共同路人”之类的帽子打击蓝营,且屡试不鲜。
最新公布的2月份美丽岛民调显示,国民党反感度比好感度高出10.6%,当中以年龄层50岁以下、教育程度大学或以上、台北市和中南部地区为主,恰好这些群体是台湾选票板块的最大宗,再度显示国民党难以单靠一己之力争取最大的民意委托,更别说“下架民进党”。所以,翁晓玲提出总统选举二轮投票,事实上是昭告天下蓝营无法回应多数民意,需要通过跟他党联手的途径,改善政党现象以争取中间选民。
最后一点,创立于1986年的民进党是挑战国民党威权政体起家,但经过多次选举及多年执政经验的洗礼,该党已成为台湾政治体制的一员。目前为止,民进党掌牢牢掌握独派选民的支持,由于中间选民和台湾认同者缺乏实质的替代政党可供选择,进而让本土色彩较深和国家路线较明确的民进党,获得这些选民的支持,保持三到四成的民意基础。所以,在总统选举期间,只要面对两组以上的战局,民进党就可付诸台湾认同和中国打压的煽情论调,取得40%左右得票率,以相对多数即拿下总统大位,可想而知民进党何以对二轮投票的大力反扑,因为他们是目前游戏规则的最大得益者,改变选举机制等同致民进党于窘困之境。
总统选举二轮投票的确有助于缓和一国民意踏上偏激化的列车,有意思的是,国民党基于生存考量提出总统选举二轮投票,以往被标签为反对公平自由选举的威权政党,如今却想办法未来选举中生存下去,借由二轮投票寻求跟非绿党派的结合,达到1+1等于2的政治效益,显然是民主选举“逼迫”国民党正视变革的必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