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巴勒斯坦同在”团结周掀起的争议,就像一块被撕开的遮羞布,把大马“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真实现状,曝露在大家面前。
师生装扮成哈马斯战士的视频在社媒传开后,引起公众非议,许多民间团体都发表声明,呼吁教育部取消有关活动的指令,以免把宗教与种族仇恨带入校园,污染年少学子的心灵。
针对这些批判声音,几个伊斯兰组织不约而同,愤怒的叱责:难道你要支持以色列吗?!
明明大家强烈反对的,是把国际政治冲突带入校园,而这些伊斯兰团体却选择将一切异议,简单粗暴地扭曲为支持以色列的不人道行为。
仿佛,这么一怒吼,你就是魔鬼的同路人,我则化身成维护正义的天使。
大马号称是多元文化社会的典范,华巫印三大民族共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与成长超过一个世纪。然而,残酷的现实是,穆斯林与其他民族之间出现的鸿沟越来越大,随便一件牵扯宗教或种族的争议,都会闹翻天,吵个没完没了。
在马来人眼里,巴勒斯坦人是受迫害的穆斯林兄弟。多年来,全球穆斯林被西方世界排挤与歧视,巴人的惨况,激发了马来人的无限同情。因此,对弱势一方表达声援,对施暴者大声说不,是再合理不过的事。
这么政治正确的事,为什么华社居然唱反调?
很明显啦!这些华人都是反伊斯兰教分子!也是以色列的支持者!——马来人的愤怒中,有没有包含这样的认知?
诚然,华人与巴勒斯坦人,在民族、文化、宗教各方面,完全没有共通之处,对于他们所承受的苦难,自然少了一份感同身受。
但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人们通过媒体看见加沙的惨况,满脸鲜血的孩童坐在地上嚎哭,医院摆满白布包裹的婴儿尸身,父亲抱著已断气的幼儿,无语问苍天......每个人的内心都会被牵动,都会选择站在被压迫者这一边。
不支持以暴制暴
不过,这并不意味著,我们支持以暴制暴,因为那只会让以色列有更多借口,对加沙展开疯狂报复。华社希望以理智和平的表达,通过国际社会施压,为巴勒斯坦寻求长久的安宁。
上述学校师生手持玩具枪械对"敌人"扫射、燃烧以色列国旗,或者马来青年骑上摩哆,在闹市挥舞巴勒斯坦国旗的行为,只会在大马社会激化仇恨,对协助加沙恢复和平,一点帮助也没有。
再说,华社亦不希望,安华或国盟为了争夺绿潮的话语权,比赛谁更挺巴勒斯坦,谁更加反以色列与美国,而最终把大马卷入不必要的纷争,也影响国家的整体利益。
以巴之间的冲突错综复杂,上千年的宗教和历史恩怨,没几个人说得清楚。本地中小学,连国家的公民教育都教不好,教育部竟妙想天开,以为办个“与巴勒斯坦同在”团结周,就能“灌输学生人权和行善等人道价值观”?
若要提升人道关怀,大马本土就有许多弱势群体,比如原住民、东海岸与东马的底层百姓、无法升学的贫困子弟等等,教育部可曾为他们举办过任何的“团结周”?如果因为一个宗教因素,大马就能够为数千里外非亲非故的巴勒斯坦人,献出无比的爱心,甚至愿意为他们赴汤蹈火,那为何就不能对同在屋檐下的大马弱势群体,施舍一点点的关爱?
如果说是因为加沙惨绝人寰的情境,触发了马来人的悲悯之心,那为何其它类似的种族灭绝事件,比如卢旺达大屠杀,甚至是印尼的排华大屠杀,又不见得伊斯兰团体挺身而出,为受害者伸张正义?
不客气的说,在某程度上,那些伊斯兰组织对巴勒斯坦表现出的狂热正义,只是选择性的正义,政治宣扬目的远远大于人道主义。说穿了不过是借用课题,展示党团力量,同时收割穆斯林群体的支持。
这些伊斯兰组织,试图以“难道你要支持以色列?”的偏激话语,来对华社道德绑架,反而提醒大家,他们对非穆社群一直以来的嚣张态度。
欺压弱势一方
长久以来,这些组织就是欺压弱势的一方,他们习惯以个人的价值观,对占少数的非穆斯林指指点点,从穿著到饮食习惯,从文化传统到商业活动等等,动不动就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姿势,加以干涉。
不说别的,就以最近的“猪肉扁担饭”,还有号召杯葛麦当劳和雀巢,以及公然在国会对女议员性骚扰等等,连旅游部长的饮酒自由也干涉,完全体现他们的目中无人,与缺乏对他人的基本尊重。
他们喜欢动辄警告别人:不可冒犯伊斯兰,必须尊重穆斯林的宗教习惯等等;但自己却从未对他人表现同等尊重。
如今,这群傲慢自大的群体,突然正义魔人上身,要为数千里外的弱势群体讨回正义,请问,作为长期忍受他们嚣张气焰的华社,是不是感觉适应不良?
情况就与伊党主席哈迪,过去一再贬低非穆族群,最近却突然改调要寻求华社支持,一样让人错愕,一样让人感觉恶心。
事实上,伊党及与其沆瀣一气的团体,完全没有资格对华社比手划脚,遑论指责我们没有站在他们一方,陪同他们对以色列喊打喊杀。
再怎么说,注重教育的华裔父母,绝不会认同把宗教与种族暴力元素,带进校园的作法。
安华如果妄想借助反以色列情绪,赚取马来人的支持,搞不好最终只会便宜了更激进的伊斯兰党。同时,一旦处理不好,华社与穆斯林的鸿沟,也会进一步扩大。
号称昌明大马的全民首相,安华应避免惹火上身,也别任由这股恶火,在民间烧开更大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