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的砂拉越州选,砂盟以76席重返执政,在野党只凭6席收尾,其中砂拉越希盟更是仅有行动党的2席——浮罗岸和朋岭,最大在野党的地位转由本土的砂全民团结党担当。
经过一段时间,大部分论者对于砂希盟溃败进行不少的分析和评述,笔者也没必要多加详述,据此,本文纯粹从第十二届砂州选的结果指出砂希盟应该前进的方向。
第一点,以务实态度看待选举。在砂州选开打以前,行动党、公正党和砂团党曾多次喊话有意进行议席谈判,但是,一来双方都想上阵更多州席,希盟和砂团党互不让出主导地位导致谈判破裂,二来主要是行动党质疑砂团党的潜在动机,认为支援砂团党参选的金主跟砂拉越政党联盟(GPS)有链接,而且砂希盟主席兼现任浮罗岸州议员张健仁在选前的一次记者会指出,因砂团党两名领袖有倒戈纪录而认定砂团党不值得信赖,选举之后很可能找借口跟GPS组政,最终关上跟砂团党谈判的大门。
砂希盟跟砂团党的协商陷入破局,主要是希盟态度不够务实。先不论席次争议,张健仁以选后变卦拒绝砂团党就是一项大错,如果希盟愿意跟砂团党达成某种竞选协议,即便砂团党于选举中获得可观的成果之后择靠向GPS,届时背叛队友和违背民意的必然是砂团党,希盟将从而夺回在野阵营的话语权,大可以最坚定、最忠诚的反砂盟战士面向群众,有助于未来的大选和州选说服更多选民。
反之,假设砂团党选后没有倒戈砂盟,则证明希盟做了正确的决定,一次的妥协却找到可靠的队友,展现出愿意与任何本土政党结盟以对抗砂盟的意愿,这层关系甚至为双方在联邦层级的合作制造更多可能性,一言以蔽之,砂希盟跟砂团党合作是一桩稳赚不赔的生意。
可仿效沙巴模式
第二点,可仿效沙巴模式。在2018年大选和2020年州选中,沙巴希盟和民兴党都达成竞选伙伴的协议,虽说两党无法在州层级赢得简单多数执政(2018年60席中选29席,2021年73席中选32席),可是,泛民兴党阵营却在两次选举的多党角逐中拿下相对多数的普选票——2018年47.19%和2020年的43.42%,至少有沙巴民众认同泛民兴党的方程式。
本土+全国的整合模式是一个“铁三角”的合作关系,全国性政党的希盟复杂说服偏向全国议题、集中在城市的选民,本土政党的沙巴民兴党、民统党则吸取认同本土政治掌权和身在乡区的选民,两股力量相配能凭著“最不讨人厌”和“最没争议性”的形象面向政党偏好较弱、议题偏好较重的中间选民,同时还能够壮强化野阵营的选举动员(2020沙巴州在“疫下选举”有75.81%选民出门投票),前提是必须由本土政党主持大局(如让本土政党可以角逐较多的选区)。从两场选举的经验清楚表示,泛民兴党模式不仅可壮大在野党,也能在国阵、国盟和其他本土势力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
当然,砂拉越有其特有的政治气候,要完全泛民兴党阵营的模式有一定障碍,(如,砂拉越人的本土意识和自主权意识远比沙巴强),惟本土政党配全国性政党的整合模式是砂希盟突破现状的契机之一。
第三,厘清有潜能的选票市场。砂公正党和砂诚信党在马来-马拉脑人占多数选区各自提名11席和8席,经笔者分析,两党于这些选区的得票情势不乐观之馀,其得票率跟马来-马拉脑选民之间更是毫无关联,亦即,公正党、诚信党对土保党的得票毫无影响力可言。
反之,公正党在伊班人为多数的选区中呈现负相关系,也就是伊班选民比例越多,公正党得票率越低,不过,伊班选民的投票取向较其他族群更具弹性,他们的焦点集中在候选人特质,一旦公正党派遣的人物有较其他候选人显得更资深和有威望,原本负相关的现象可能会倒转成正相关。
寻找“达雅英雄”
据此,一来公正需要寻找有影响力的“达雅英雄”,以填补巴鲁比安、阿里比祖、威利等出走后留下的空缺,二来希盟亟需培养更多华裔、伊班社群“大胜”,在马拉脑人间“小输”的人物。
倘若依然找不到适当的非穆斯林土著主导大局,则公正党乃至希盟应该认清现实,与其他本土政党合作出征各场选举,而不是自告奋勇提名62席,此种不自量力的作为结果就是几近全军覆没。
总之,希盟必须要赶在全国大选以前于政治结构中有所突破,在朝野政党的竞合关系带入更多新“激素”,以巩固现有支持者。与此同时,希盟应该在公共议题有更多的曝光度,勇敢指出政府不足之外也要给出自身的解决之道,如此才能刺激中间选民,让民众相信,比起为了提早大选而争辩不休的国阵,以及充斥投机政治且缺乏方向的国盟,希盟是一个更有能力把治理国家好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