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冷战从1947年开始,直到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结束。这一阶段的冷战以美苏对抗、分别代表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意识形态为基本格局。冷战初期,中国以社会主义阵营兄弟关系站在苏联一方,但1969年发生珍宝岛事件之后,中苏关系由1960年代初出现的不友好,转向恶化。苏联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展开威胁中国安全的态势。
恶化的中苏关系,逼使中国向势不两立的美国靠拢,中美关系于是进入“和缓期”,逐步发展到1980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扩大双方的商贸来往。
冷战后的20年间,美国以胜利者、全球唯一超级强国的姿态,继续施展其乐此不疲的霸权主义,使用武力干预政体与美国制度迥异的国家,美其名为打击极权和专制主义、为世界的自由民主主持公道。实质上,美国是为其先进军火工业提供更新和不断创新机会,借此以最新式杀伤性武器占据全球市场,并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
对于1980年代刚改革开发后的中国,代表美国政经体系利益的大企业家看到的是一个穷困的国家,人民公社刚解体、农民还渴望多点肉吃的生活环境。但他们感受到绝大部分中国人内心都欢迎物质供应将更为丰富的市场经济,而这也将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随之而来的庞大消费能力。
数以亿计的农村剩馀劳动力,在允许他们入城务工的新政策下,为美国和其他外资企业提供无穷的廉价劳动力,赚取更高利润。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将为美国技术含量较高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出口市场。这也说明美国稍后欢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
小题:民主自由化不利中共领导
美国更期待的还是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改革。的确,1980年代胡耀邦和赵紫阳当总书记的时代,中国的民主自由化辩论激烈,也曾短暂出现过前所未有的自由思想运作,但很快就在1989年的天安门六四运动之后被控制下来,因为这样的自由化发展很可能会威胁到中国共产党的威信和一元化领导。
1990年代后在江泽民的领导下,中国重新锁定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国策,配之于高经济增长为目标,并同时开展大规模减贫计划,改善民生问题。这样的国策,用中国外长王毅的话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民主形式,与西方的诠释的多党竞选的一人一票制迥然不同。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来,四个现代化飞速发展,随后10年的年均GDP增长率接近10%。国防科技也大阔步向前迈进,对西方的态度,也从“韬光养晦”,渐渐走进“战狼式”口吻,对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外痛批西方过去的殖民主义侵略史、美国霸权主义等。而美国一方,离不开以压制民主、自由为攻击中国的借口,香港的新国安法和“强迫”新疆的维吾尔人在棉花田劳动等都成了课题。
中美关系恶化,哪要怎样才能说是处于冷战状态呢?所谓冷战,指的是国际间两个军事强大的阵营拥有各自的盟国,因政治和经济利益不能协调而展开的对立行为。两个阵营的领头国双方都持有大量核武器,具有相互毁灭对方的能力。鉴于这个恐怖的震慑力,双方都不敢动用核武器交战。但对立双方直接或间接的小规模或区域性的势力范围争夺却持续不断。
美苏冷战时期的特点,是双方少有直接介入战事,而通常是分别支持某个国家内战的敌友两方。譬如中国国共内战(1946-1949)期间,美国支持国民党政府,而苏联支持中共的人民解放军。越南战争(1955-1975)的情况也是如此。
小题:中国非昔日苏联
美国无疑已把崛起的中国,看成是它想继续维护世界霸权的威胁力量。今天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对比实力,基本已超过前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比,美国不得不以中国当成假想敌目标来打击。按照习近平今年一月在世界经济论坛的讲话,中国并不欢迎新冷战,而认为是美国藉推出冷战对其不友好国家进行制裁、威胁和排斥的手段。
美国热衷于搞新冷战,是基于它是旧冷战中的胜利者。从1980年代开始,美国总统里根政府就不断对苏联发起外交、军事和经济上的攻势,并导致经济发展严重停滞、加盟共和国进入分崩离析状态的前苏联在1991年底彻底解体。
在新冷战格局下,美国面对的中国对手有两处是异于前苏联的。一是中国政府牵引的国家资本主义体制和民间私有企业的高度活跃性,这是死气沉沉的前苏联国有经济所没有的。二是美国强调的西方民主普世价值,对从未体验过真正民主生活的中国普罗大众并不具有很大吸引力。
存在了3000年的中国封建专制政体,在满清王朝110年前灭亡之后,历经民国到今天,政治管理方式基本仍延续清末的半封建制,无西方式民主可言。但世世代代历经磨难的一般中国老百姓关注的并非一人一票的民选制, 也不是一个能赋予民权以制衡中央的制度,而是一个能关怀民生民情的政府,能建立一个富强、安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现代化强国。中国政府的扶贫运动所取得的成绩,正是朝争取民心和民意的方向迈进。
美国针对中国展开的新冷战,面对的将是一个与前苏联迥然不同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