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环球在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加上多国对互联网巨头的反垄断调查升级的消息下,触发市场资金换马潮;新旧经济强弱互易便成为近日环球股市的“K歌之王”,各国股市的传统经济类股份简直就是“唱声”(升)不停。
市场总体风险偏好升温,显示投资者风险胃纳(Risk Appetite)的RORO Index重返疫前水平,最新攀至2月21日后高位,显示投资者情绪渐高涨(Risk On)。与此同时,避险意识减退,投资者抛售具防守性的美国国债,10年期国债息率升达接近1%关口,属3月份以来首见;反映经济前景的长短债(2年及10年期)息差更达0.8%,是2017年10月后最大,代表市场对短期经济发展较具信心。随著资金陆续撤离债市,“巴菲特指标”(Buffett Indicator)超买后再超买,进一步涨至1970年后最高的1.74倍。
惟需留意,虽然疫苗有望短期内面世,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全球新冠肺炎单日确诊人数持续急升。据报,正在筹组内阁的候任美国总统拜登的团队正研究若美国全面封锁4至6星期将有助抗疫,已足以反映当地肺疫情况极之严峻。“战疫”尚未完结,经济难言恢复。近日除了美联储多位官员多番提醒不要对疫苗过分憧憬之外,欧洲央行总裁拉加德也表达类似看法,强调市场对疫苗“救世”的乐观情绪应该警惕,警告环球可能陷入病毒加快传播和防疫措施收紧的循环,直到出现大规模免疫前,经济复苏之路仍然崎岖。
虽然上周传统板块“鸡犬皆升”,但这里必须提醒读者短期的资金流向不代表明确的趋势。其实股市已经进入长期的两极化情况,所以板块轮动必然不定时会出现,本轮不是第一次,更不会是最后一次。假如读者在过去几天,手持新经济或者科技类板块的股份,挨打以致阵脚大乱,甚至坐立不安,那就该好好回顾汲取本次经验,让自己在下次的板块大挪移之时有更好的应对心态与方案。
市场换马的恐慌乱象,归根结底是各国股市以及股民转型为知识型股市的日子毕竟依然太短,加上传媒以“标题党”的方式渲染事件,一个小挫折,已经让不少人对此类新经济股份有“曲终人散”的担忧。但假如细心分析与参考外国经验,监管互联网巨企根本不容易;细看之下,此类股份其实本身就长期在各种忧虑之中上升。
本来科技进步带来社会变革,是人类千年以来的不变之路,何况现在新冠疫情还在创新高,疫苗效用依然存在各种不确定性与质疑,此时此刻贸然“搞死”新经济股,华尔街不就等于自断财路吗?我认为暂时不必过分担忧,只要保持一个核心持仓,控制注码适量分散,以平常心作战便可以。
要是读者不相信,大可细心观察各种被恐慌抛售的新经济类股份,你会发现所谓的板块轮动,说穿了不过是资金在新旧之间进进出出。头一两天,你可能会觉得很有话题性,但一而再、再而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是具意义并且值得交易的轮动,而更像是在赌场里“买大小”一样的赌运气,不单落注毫无把握,来回交易的成本更是无妄之灾。
投资最擅长领域
我近日也发觉,市场充斥的评论老是围绕新旧经济兜兜转转的分析,更可笑的是那些轮动后再轮动的评论,真的是隔天睡醒,写的又是另一番光景。小则自打嘴巴让读者啼笑皆非,大则搞不好还害人低沽高买,一输再输。所以,在Work-From-Home与Back-To-Work两类型股份斗得难解难分之际,与其来回兜转于新旧股份,不如暂且抽离,尝试从宏观角度的层面把各种表征串连起来,认真研究是否有真正的Worth-To-Trade的调仓。
不容否认,千难万难,不如赚钱艰难。谁都知道在货币滥发时代,打工赚钱早已不是出路。在资产慌的大环境下,在什么时候该买什么资产,相信是每位读者无所不用其极,千思万想,甚至不惜花费巨资,参加坊间各种股市大神的学习班,期望得到高手指引,甚至烧香拜佛期盼得到神明指引买中十倍股。但其实答案很简单,你根本不用什么都懂,其实最靠谱的答案,就是投资自己认为最擅长最了解的东西。有人特别懂房地产,有人特别懂社交软件的业务模式,有人是建筑工程师,有人是化妆品销售员,哪怕只是家中的主妇,都必定有自己熟悉擅长的领域。
股神巴菲特也不是什么都懂,地球人都知道他错过了科技股的大潮,但阻挡不了他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面依然是常胜将军。其实读者们也一样,在你熟悉的领域里面专研,倾听自己的声音,绝对不需要道听途说。不管你赚了或亏了之后,这究竟是源于自己的眼光,是可复制的买卖法则,比偶然的运气来得更靠谱。
任何人都绝对可以通过某种资产致富,前提是那种资产必须是能让你持有时感到舒服,否则可能跌一点便急著放,涨一点又拿不住,最终其实什么都没做到。所以能让你感到舒服的资产,往往也是你对它特别熟悉的东西。投资是为自己的财富增值,不需要对其他人的意见言听计从(包括本栏),更不要指望其他人会带领你在致富的道路上一帆风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聆听自己的声音,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投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