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国政府计划在2030年设立200个低碳区,以便在2030年达到降低城市碳排放量45%的目标。而且,一旦被指定为低碳区,地方政府将会落实更系统化的低碳城市计划,包括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100%废物利用及食物残渣堆肥、更有效率及持续性的水源管理计划、购买及使用绿色产品及服务、提高使用低碳公共交通等。
不过,要真正达到“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的全面落实,我们的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少排碳,才能达到可持续的低碳生活方式。
为了全面让大家理清概念,必须强调低碳生活与低碳经济,两者其实是有相关联系但又不尽然相同。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形态。例如以低碳技术号称世界第一的德国,却是全球第6大二氧化碳排放源,依据2015年数据显示,二氧化碳当年全年排放量达到7.7亿吨。
虽然,低碳经济是尽可能在无法避免的碳排放需求量上寻求技术上的突破,以达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并重并行的形态意义,但长期而言,低碳生活更像是理想生活与长远性利益的契合,以减排为重,碳需求量为轻,所以比起推进低碳技术或管理模式上的转变,更重要其实是民众的觉醒。
迈向低碳生活,必须全球人配合,不分你我,方能小有成果。但根据目前分析,由于低碳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往往价格也偏高,造成低碳技术研发后的产品无法普及。例如LED灯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节能产品,但就连中国LED厂商上舜照明首席执行员孙建宁也表示,目前中国国内LED产品普及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成本较高,消费者认知不足,因此技术的推进只能作为辅助,关键还是地毯意识的传播更为紧迫。
况且,走入低碳生活也不一定需要技术去改进即可达到,例如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等。
除此之外,就算有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政策,但是个人的觉醒始终还是决定我们走入低碳生活的成败关键。譬如,中国对环保袋的接受度与使用量已经相对普及,但是60%的上班族始终没有循环使用环保袋的觉醒,以致迈入低碳生活依然有阻碍。
其实,生产一个环保布袋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生产一个塑料袋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5.6倍;那么如果要使环保袋达到环保效果,则同一环保袋的使用次数必须超过6次。同一环保袋使用次数超过6次以后,每多使用一次即可产生195克的CO2减排量。可见,使用环保袋,必须是要多次重复使用,才能达到减碳减排的效果,实现环保袋的减排意义。
各位,我们也许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创造一个低碳环境,人走灯自动关上,可我们没有人走关灯的意识,我们算是过上低碳生活了吗?因此,低碳生活应该回归本质,回归本心,重在个人觉醒,这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