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形容银行是百业之母,因为金融业的盛衰反映著经济走势,与各行各业成长息息相关,而金融或银行股的走向,就是市场的风向标。
最近,我国股市交易量就冲破50亿令吉,带动银行及金融股上涨。这样火红的市场,绝对不是经常能够发生,上一次起码已是数个月前了。
但是银行或是金融业真的因此笑傲全场吗?其实并没有了,只是表现比较好而已,因为对于金融业来说,随著这几年银行需符合的标准及条例越来越多,越来越严,许多银行的赚幅已经大不如前了,加上这几年许多银行都纷纷推出高利息的定存吸引资金,导致净利息赚幅进一步压缩。
外资回流大马
从业绩来看,无论是马银行、丰隆银行、联昌银行等,这几年的净利都是下滑的,而企业盈利跟股价息息相关,所以银行股过去一两年的表现自然就较差劲,难得交易量暴涨,带动了银行股的涨幅,顺理成章笑傲全场。
但是忽然提高的交易量到底是源自哪里呢?看回记录,在今年开始,外资开始重回大马怀抱,从过去几年的大举撤离,到今年的每个星期平均买入3-5亿令吉,是有了很大的改变。对机构投资者与外来投资者而言,金融或银行股,都会是优先投资的领域。
虽则如此,银行或金融股要回到最风光时代,或许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尤其面对各种日益严厉的监管条例及标准,虽能够减低银行遇到冲击时倒闭的风险,却增加了银行的负担,无形中等于绑了银行的手脚。
无论如何,银行也不是省油的灯,穷则变,变则通,为了维持或提高赚幅,在无法/很难开源之下,就节流压缩成本,一些银行不是把业务外包就是开启“自愿裁员”行动,从而提升了银行的赚幅。这也是近年来,本地许多银行陆续展开裁员计划的原因之一。
除了监管外,金融科技的兴起,对市场带来的颠覆,也改变了银行/金融业的生态,业者要如何应对,冲出重围?当然,对大部分的股民而言,其关心的是,股价能否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