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和中国于1974年5月3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合作成果丰硕,人文交流异彩纷呈,双边关系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马中关系发展历程中,语文(Bahasa)成为了促进双方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早在1962年,中国首个马来语专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设立,迄今已有60馀年历史;随后,全中国共有15所高校陆续开设马来语专业。2007年,广西民族大学马来语专业正式成立,是全中国第4个、也是在中国南方设立的首个马来语专业。
迄今为止,广西民族大学共培养了约140名马来语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广泛受雇或服务于经贸、科技、教育、金融等领域等马中合作的各行各业。而在校的马来语专业师生也通过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妇女论坛、中国-东盟“两国双园”项目分享圆桌会等平台积极承担同声传译、陪同翻译、外事接待、双语讲解的任务,发挥语言技能高质量服务于马中友好交流。
此外,马来语专业的同学们先后为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主题国马来西亚国家馆开馆仪式、马来西亚国庆59周年招待会等开展马来语诗歌朗诵、马来语演讲、马来语歌曲演唱及马来传统舞蹈等文艺演出;打造的“语言+文艺”品牌屡获马来西亚官员的认可和赞誉,取得了良好的国际口碑,并于近年连续获得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驻南宁总领事馆、驻广州总领事馆的感谢信及证书。
广西民族大学马来语专业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翻译工作,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马来西亚阐释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已完成包括《中华传统美德壹百句》、《论语选译》、《老子选译》、《唐诗选译》、《元曲选译》、《礼记选译》等《东方智慧丛书》系列,《论语》、《老子》等《大中华文库》系列,《爪哇史颂》等马来语版著作的翻译与出版;译著的质量与数量在国内相关专业处于领先地位。
其中,《中华传统美德壹百句》、《唐诗选译》、《元曲选译》及《大中华文库˙论语》、《大中华文库˙老子》入选“马中50年50部文学典藏”目录。译者通过参加外事活动、国际论坛等,已将译著赠与马来西亚首相安华、(时任)国会下议院议长阿里夫、(时任)国会上议院议长莱士雅丁、(时任)外交部长赛夫丁、(时任)教育部长马智礼、(时任)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莫哈末丁、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数码通讯部副部长的张念群、(时任)马来西亚驻华大使努西尔万等马来西亚政要、官员并获得广泛好评,享有较高国际声誉。相关事迹被广泛报道。
传递中国声音
此外,本人也积极在马来西亚主流媒体发表文章,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在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马来语权威杂志《社会月刊》(Dewan Masyarakat)发表文章“Hubungan China-Malaysia dalam Era Pandemik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中马关系)”和在《东方日报》发表〈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中马合作抗疫记〉,宣传两国在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守望相助和深厚情谊。南中国海军机风波被热炒期间,在《东方日报》发表文章〈文、史、现、将,兄弟之邦——友好合作始终是马中关系主流〉,缓和民族情绪,维护中马关系稳定。还在《东方日报》发表文章〈以马来语讲述中国故事,拓宽中马人文交流之窗〉,宣传广西广播电视台优秀马来语译制影视剧《山海情》、《美丽乡村》、《点击新疆》及《追光者:脱贫攻坚人物志》,向马来西亚介绍中国的人文之美、乡村风貌及脱贫攻坚事业。
本人也主动配合马来西亚主流媒体的采访,向马来西亚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2023年4月,配合马来西亚首相安华访华行程,接受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台第二频道(TV2)采访,录制“安华任相后首度访华,中国学者冀加强两国文化交流”;2022年6月,参与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台第二频道《你怎么说——强化国语政策》节目录制,介绍马来语专业在中国的发展与建设。
马来西亚与中国从历史到如今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有著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广泛的共同利益。放眼未来,两国拥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与美好前景;而马来语的学习者、使用者与研究者在其中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