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国,第一次搭飞机,心情是如此的忐忑。幸好有一位高中同班同学作伴,我们就这样一起来到香港展开大学生活。
在这里,广东话是主流。在食堂,听见收银员用广东话向金发碧眼的外国交换生说:“廿二个半!”也不足为奇,有听没有懂的他们只好照著收银机上的数目付钱。香港的同学或许会试著用普通话或英语和Non-local students交流,但如果你不会说广东话,还是很难融入到他们的圈子里。我在马来西亚没有学过广东话,幸好凭著多年看港剧的底子,很快就能用简单的广东话和香港同学沟通,时而加上几句道地的香港潮语,更让他们讶异:“你地马来西亚人识得好多语言,好叻啊。”
当然这里也有很多内地、台湾的同学,我们说的普通话他们都有点听不懂,这时只好收起平时的“联邦腔”,用所谓的“标准华语”和他们交谈,还真是有些别扭。
过了几个说广东话和标准普通话的日子后,一班国际学生社的学长带著我们这些外国学生到IKEA购物。正当我和我高中好友在选购被单时,一句熟悉的马来西亚华语引起我们的注意:“哇老这里的东西真的是很贵一下喔!”我们马上循声认出了同乡。原来是几个同样刚到香港的马来西亚同学(刚巧都是华人),分别来自巴生、槟城和沙巴。大家自然而然就用起马来西亚华语交谈。其中一个来自槟城的同学说的华语福建腔很重,非常Malaysian Style,又夹著一些福建粗话,真的让我有回家的感觉。第一次,我觉得联邦腔如此亲切,还是说马来西亚华语舒服啊。
尤记得我的一位小学老师曾说过,马来西亚华人的联邦腔常被新加坡人取笑,我们应该说“标准华语”。的确,新加坡艺人有时在电影、电视剧里模仿大马人的“联邦腔”以博君一笑。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他们的玩笑,抑或是为了配合中国崛起而放弃联邦腔,讲标准华语。
是的,身为华人,学习华文对传承祖先文化是很重要的,但这不等于必须学习“标准的”北京官话,放弃本身的口音。
走在异乡的商场,一句马来西亚华语,就可以让我们认出同乡,这不是联邦腔为马来西亚华人带来的集体认同吗?
网络歌手黄明志的成名作《麻坡的华语》有一句歌词:“语言没有标准性,只有地方性。”
我十分认同,维护母语、传承文化的同时,何不也维护有本地特色的华语,进而发展出我们自己的style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