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毛州议席补选提名结束,开始进入长达两周的竞选期,除了最后临时参选的候选人之外,国盟和希盟早已在提名日前就开始了他们的竞选宣传和舆论的创建,以赢取选民的支持,目前为止,各方都还没有任何独特新颖的论点,选民是否对旧论述照单全收,还不得而知。
国盟领袖的言论主要是攻击团结政府的施政缺失,尝试把不满中央政府表现的民意转化成自己的支持力量,同时也在马来社会继续调侃巫统与行动党的合作,打击巫统的廉能和原则之馀,也让马来社会重新忆起过去对行动党的种种不满。
希盟在雪州已执政超过16年,加上执政中央,很自然的主打维持稳定和地方发展的主张,另一方面则是在非马来人社会深化对土团党和伊斯兰党的不满和恐惧,强调国盟是一个更坏的选择,让非马来选民在避免国盟胜选的情况下支持希盟。
在选举宣传里,国盟和希盟的共同点主要是是鼓吹“抗议投票”和“防御性投票”,让选民通过选票表达对某方的不满和抗议,防止某方获胜的策略。两大阵营在不同的族群中分别给对方下了种族标签,以期获得某族群一致性的支持,这种看起来危险的手段,多年来在我国政治里屡试不爽。
人民投票决定的考量是多面的,除了政党的说辞、候选人的素质、政党的理念之外,人民也可以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不受道德绑架的影响,根据自己的判断和价值观做出选择,发挥选票最大的影响力。
选票传达的信息
现实是,新古毛补选,成绩并不影响中央或州政权,但选票的走向却会给各政党很多的提醒或警告,让他们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果选民对现况有所不满,却又遵循旧有的投票模式,那政治领袖就无法从成绩中看到新的信息,那接下来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人民可以思考的是,自己的这一票想传达哪一项更重要的信息,是表达对政府施政的满意度吗?还是说是否接受巫统与行动党的合作?抑或是对国盟的信任与否?又或者,在这次不影响政权的补选中,更大胆地通过选票告诉两大阵营,我不一定要在你们两者之间含泪投票。
很多人或许会说,第三势力在我国政治里不成气候,投了并不影响大局,但事实是,恰恰是因为每个人都这么以为,我国的第三势力迟迟无法崛起,人民继续在郁闷中投票,为自己创造了没有选择的范畴。
支持第三势力,或许是让我们开创更多可能性的其中一个方法,而这个方法开展下去会很糟糕吗?哪怕第三势力无法获胜,但却开始获得显著的选票的时候,不正正是人民期待改变,不再妥协的最佳表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