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有幸,与来自台湾铭传大学师长一行人进行交流。会议中,该大学总校长李铨博士,提出了一个观念,那就人们应该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转换成各种智慧,那才有用。李博士简单的这句话,确实令人深思。
知识,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米一样,可以养出百种人。它可以把人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且左右逢源面面俱到。然而,我们所谓的聪明,并不与智慧画上等号。用聪明搞出来的成绩,仅是把事情做好 ;而运用智慧做事,则可以把好事给做完满。个中之不同,是有差异的。
打个比方,聪明的设计师,耗费了许多财力、时间与精力、把一项优质产品给设计出来,这是一项独门的知识。然而,一个有智慧的设计师,却能够在设计该产品的过程中,多加考虑将日后产品对社会的正面影响、易于让业务人员行销的细节,同时给考量进去。这就是李铨博士强调的“知识管理”。
在此有一个传统管理课程的经典案例与大家分享 ~ 某公司探讨欲派业务人员到偏远的山区去向生活中早已习惯赤脚行动的原住民,推销该公司所生产的鞋子。于此,管理层在探讨过程中有两个不同思维路线可循。
思考一 : 否。
因为那里的人们根本不穿鞋子,基本上并不具备市场行销的潜能。
思考二 : 是。
就是因为那里的人都不穿鞋子,从积极角度去考量,这偌大地区,才是真正值得花时间去开发的市场。
一般上人们都会倾向于接受“思考二”。这是因为一个超大地区,只要锲而不舍、不消极且积极的去努力开发,假以时日必能攻占市场。
曾经有一位朋友与我分享过,他长途跋涉到印尼某偏远岛屿森林中,跟当地原住民一块工作的珍贵视频记录。影片中,清楚可见穿雨靴在满布荆棘的丛林沼泽行走的,基本上都是外来的平地人。而当地原住民,自小经年累月在森林中不穿鞋子走动所磨炼出来的脚板厚茧,他们赤脚都可以踩熄地上的活烟蒂,脚板皮比起我们穿的皮鞋底还厚。他们打赤脚的日子多轻松凉快,我们又如何能说服他们穿上既麻烦有累赘的鞋子呢?
由此可见,我们单凭所获取的知识,不经过经验上累积所得的智慧,去评估一个市场或产品的实用性,这门所谓的“生意”,(未必全指是商业或艺术行销,这还包括一些计划的推广),往往它是钻牛角尖与现实相违背的。
就以大马的电动车(Electric Vehicle或简称E-vehicle)市场为例,很明显的落后于世界趋势。但这并不意味著我们就要揠苗助长的急起直追。因为大马至今在电动车的使用仍未达到普及化的地步。市场虽大但使用率偏低,它占汽车总销量的1%以下而已。
所以,这就回到如上所说鞋子行销的观念上了:人们没穿鞋子,是否就是销售鞋子市场潜力了?以其他国家为例,电动车的市场发展,一般上都会在电动自行车(Electric Bicycle或简称E-bike)普及化之后才进行的。因为人们首先须熟悉掌握较简单操作的电动自行车之后,才提升到电动车的使用这才有意义。待一切如充电基建、生产及使用电动交通工具的电瓶技术、执法条规、人民对绿色运营及减碳意识的提升等都已到位后,才按部就班的去发展电动车的市场。如此,政府所推出的政策,才不会流于最终虎头蛇尾,浪费财力及国家宝贵资源。
因此,把知识转换成智慧,在现实生活中多运用智慧去思考问题,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