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言明,“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意思是每个人若要认真学习,必须要有老师带领,老师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让人们从疑惑中得到人生的答案。
华裔从中国筚路蓝缕来到马来亚,从一开始就非常看重教育,也非常敬重教师。因此从私塾开始,就设立学堂让有知识背景的老师来教导孩子们,希望孩子们皆能知书达理,传承优良的中华文化。
马来西亚华教在过去超过200年的发展后,终于开创出前所未有的局面。大马华教从幼儿、小学,至中学及大专阶段,皆有以华语为媒介的学校供家长选择。其中,有接近9成多的华裔家长将孩子送往华小就读,让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上扎根、茁壮发展。
应重视“我要当老师”
当然,过去的发展也出现过几段坎坷的受压迫的阶段,许多华教领导受过政府的凌压,有的被褫夺公民权,有的身受牢狱之灾,受压迫的程度不同,但是受欺压的本质不变。大家都面对一个有形无形的单元化、马来主义至上的压迫,教育政策上的偏差如影随形,大家也学会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耐力,常常从多方角度来极力争取华教权益。有时是里应外合,结合在朝在野的力量;有时是自行筹措教育和建设发展的款项,自力更生。大马华社在华文教育发展所付出的心力,真是可歌可泣,可以写成长长的史诗篇章,传颂后世。
然而,华文教育进入2 1世纪也进入一个危机和瓶颈。一方面政府试图变质化华校的招数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政府在招收教师的工作上也出现人为的偏差,以致华校,特别是华小,长期出现师资短缺现象。师资短缺成了常态,开学找临教是华小年复一年都要重复的工作。可悲的是,有些临教的费用,还需要由华小三机构去筹措,若要等待政府的拨款,就不需要请老师了。
基于事态严重,因此,董教总从去年底成立工委会,发动“我要当老师”运动,以鼓励更多华青申请师训学士课程,希望能够扭转乾坤,填补师资短缺这个坑。
我觉得各地华团应该要重视“我要当老师”运动所带出来的讯息,并且主动联系及配合董总及教总,主办教师短缺危机汇报说明会,让更多华教人士、家长及学子了解当老师的使命和福利待遇等。只有让报读师训课程的人数大幅度增加,才有办法填补常年出现的师资空缺。
疫情肆虐,让各行各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教师一职虽然任重艰辛,却也是一个非常稳当的职业选项。“我要当老师”运动必须长期推展,让华校师资短缺获得舒缓,如此,华教才有可能摆脱“被连根拔起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