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吉隆坡某著名独中因为学生在网络上抱怨学校外套的事宜引发学生、校友间的论战,最终还扩大到学校对于学生意见(学生自主)的讨论。有不少长期关注及参与社会运动及人权的朋友对此也纷纷表达意见,很多人才惊觉原来学生对于学校的各种公共课题竟然毫无发言权,只能够透过网络匿名发表意见。
我相信相关的讨论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公关危机,因为网络平台的匿名讨论早已不是学校能够掌控的范围,对学校而言,制服、发禁以及言论自由限制的校规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种论战的发生,却没想到反而成为这种在控制以外的论战发生,在这个情况下,除了冷处理外,想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件事情凸显了学校长期都视校园和学生为一个与社会隔离的独立空间及群体,这种想像在过去前网络时代或许能够成立,但随著网络普及化,这种隔离的想像早已被网络强行打破,今天任何学生都可以把自身的问题以及想法在网络上公开,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发生,结果都是把学校管理层杀得一个措手不及,最终大家都可能是受害者。
双向沟通化解矛盾
中学生永远是叛逆的一群,如何让孩子们在这个叛逆阶段接受管教是家长和学校都在努力寻找答案的问题,在过去的社会文化框架下,权威式的暴力管教或许是可行的方案,孩子们只能够吞下去,但对现在社会早已今非昔比,学生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沟通时,就会直接上网寻求各种声援,事情极有可能变成一个学校无法处理的公共课题。
学校势必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从权威式单向互动转变成民主式的双向沟通,学生应该听学校的,但学校也有责任了解学生的想法,因此建立一套能够聆听不同意见的系统,是今天华校继续经营当务之急的任务,因为学生不一定能有学校老师(领导层)看事情的角度,而老师作为一个过来人,应该明白这个年纪孩子们心中渴望的是一个聆听和尊重。
双向的沟通结构除了能够打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误解,也能够趁机建立一个内部的公共课题的讨论框架,教导孩子们学会思考与探讨公共课题的方法,透过推动校园管理和民主法治的讨论,让学生实践公民社会的理念。
经营一所四五千人的大型学校确实不容易,传统的家长式权威管理,一昧用校誉、爱华教等“大局”之名而不能让孩子们的意见能够上传,则将无法摆脱权威暴力的污名,这种不容学生挑战的管理方式对校方而言的确是最容易也是最方便的方式,只是在今天的社会文化脉络下,已经不再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坚守我(学校)是对,而你们(学生)都必须明白和信服我的大局这种管理模式终究会走向更多的问题,到时要再扭转困境可能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