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系列是我们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每当电影配乐响起,大伙儿都情不自禁地摆出咏春拳的姿势。当下的华社、华教正值“存亡之秋”,故观赏《叶问4》的本地华裔观众自然有强烈的代入感与共鸣,因为《叶问4》的战场转到了海外,并探讨世界华人的困境。笔者以为《叶问4》可观之处并不全在动作设计,其亦可作为批判民族性的教材,这也是本文所探讨的“唐人街情结”。
唐人街是华人的骄傲么?已故作家柏杨不以为然,他认为唐人街应是中国人(或华人)的耻辱,唐人街的特质是脏、乱、吵,华人谋算华人,或帮著异族来欺负同族。当华人面对欺凌时,只能窝在唐人街里哭泣。当然,恐吓华人的最佳方式就是去唐人街踢馆。故观赏《叶问4》时,想起柏杨先生的教训,心有戚戚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万宗华师傅,作为中华总会会长,他给唐人街各武馆立下规矩:华人开的武馆只许收华人为徒,且不教洋人。就电影论电影,既然万师傅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为何还觉得自己身在异乡为异客?一方面不满洋人排外,但同时却死守华夷之辩、与各武馆师傅们抱团取暖,难道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么?
剧中有趣之处是美军教官坚信空手道是世上最强的武术,故蓄意刁难有意将咏春拳纳入军训课程的下士,让人联想到本地华教被边缘化的困境,然而片中单刀赴会的叶问只是一个传说。
尽管华人常言师傅带入行,修行靠自己,但由于唐人街武馆师傅们为师承所缚,只要师傅反对洋人接触中国武术,并相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自然就会反对门生或其他师傅以外语介绍中国武术,现实中的师承正是束缚华人进步的桎梏,许多优秀学生正因为老师反对其想法,且不敢超越老师,最终放弃了进步。
领教过唐人街思维的叶问最终忍不住说:你们为何不走出唐人街,去和洋人沟通、改变他们对华人的偏见?现实中的华人是内向型民族,坚信凡事退一步海阔天空,直到退无可退为止。剧中的万师傅和中华总会、各武馆就类似本地的华团组织,虽扎根已久,且数量、种类繁多,却没几个想改变洋人的想法,因为多数华团都选择继续活在自己的唐人街世界里。
至于剧中中华武术的生存状况则类似本地的华教,尽管我们不像万师傅排外,但我们却对爪夷文感到莫名的恐惧,我们害怕被同化,却因为友族同胞到中国参加夏令营和汉语大赛而欣喜若狂,尽管对友族而言,华人文化就是异族文化。
归根究底是华人的政治力量不足,我们没法产生一个拥有全族共识、有前瞻的政治团体。叶问教会我们,咏春拳能否被体制接纳,须经过长期的较量和搏斗,华教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