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著名诗人游川曾经写了一首以马六甲青云亭为题材的诗,描述了这座三百多年全国最老的华人庙宇,它与兴都庙、清真寺数百年共存于同一条街上,扮演著华人互济与团结的重要角色外,并记载了华人在这片土地上与其他种族和谐共处的事迹。然而,物换星移几度秋,这座像征华人的老庙宇,独立后就像人之渐渐老去,华人在这片国土上,地位已渐渐孱微,有风烛残年之伤感与无奈。
有人说,中国人书法笔迹的经历,可以说是一种美学的演变。马来西亚近代出了一位集书法与教育于一身的沈慕羽先生,其字体苍劲有力、如松竹一般充满崭劲,象征了华人坚韧不拔的坚持精神及捍卫族群权益的毅力。如今长者已逝,这是否代表著,族人在这个国度里,已渐渐失去捍卫自己的权力与利益?
游川的诗“青云亭”,在2012年第29届马来西亚全国华人文化节时,由他与文坛闻人傅承得等人多年前创办的“声音的演出~动地吟”,以现代诗为主轴,把朗诵、演唱、舞蹈、音乐等艺术方式呈现出了这种无奈诉求与对家国之关怀。它让文学与舞蹈含蓄的反映了华人面对的窘况与现实,将它搬上了青云亭的百年老戏台。而“动地吟”舞蹈环节,正是由马金泉、叶忠文两位舞蹈家,在19年前成立的马来西亚第一支华人专业舞蹈团“共享空间”负责策划演出。
五年后的今天,华人地位每况愈下,就像青云亭曾亮丽一时,而今却在历史之中淡化褪色。这隐忧不禁让人怀念起游川、沈慕羽这两位已逝的诗人书法家前辈来。于是乎,共享空间专业舞团在青云亭理事会严格审核节目内容之下,终于批准了该舞团于11月10号及11号两天,再度踏上青云亭的百年老戏台。这次,它不再是附属于“动地吟”的舞蹈环节,而是结合了代表马六甲当地音乐家、声乐家、书法家、诗歌朗诵以及“共享空间”的舞蹈演出,马、叶两位舞蹈家精心策划所有“旅诗行墨”环节内容。
对答方式进行导读
“旅诗行墨”节目一开始,以司仪与马金泉对答方式,导读了整个节目的“相遇”、“问签”、“鼓声回响”、“沈体~石在火不灭”四个环节内容。导读结束时,马金泉手向外头大门一指,笛音突然扬起,把观众的目光与耳朵锁在笛子的开场。当观众被笛子吹得如醉如痴的时候,一把清脆的女生诗歌朗诵,则从另一处响起。就在观众全神贯注聆听女声朗诵的当儿,硬朗的男生朗诵,从舞台右侧另一头出现。跟著,后边不远处悠悠扬起摄人魂魄哀怨的二胡音乐来。只见二胡乐手熟练投入的拉弓按弦,把观众们带进另一种无法言语的境界。不一会,旁边的“亭主厅”,一个男人徐徐推开了进口处的折合门。一阵男高音动人的清唱后,观众视觉与听觉再被前方一股万马奔腾而来的古筝声勾去了。此时,孤独的男舞蹈员出现了,看得出他很想把一生抑怨,透过肢体发泄出来。接著,书法家随著音乐、舞蹈,由十数位书僮提著一幅三十尺余长的宣纸缓缓进场了。长宣摊开于亭主厅前,书法家踩著宣纸大笔一挥,数尺见方大的“江流如镜”四个大字,不一会就气势滂湃的呈现在离开座位的围观众人面前。在大家看到书法大字激动喧哗的时候,后面大门处突然响起响亮的锣声。撑著伞的男女舞蹈员正式进场,随著敲锣者翩翩步上舞台,也把观众引回了原座,开启了舞蹈精彩环节。就在观众目不转睛的见证下,舞蹈员以专业熟练的舞步,以及节令鼓的配合,一出接一出的完成了对如上四个环节的交代。游川、沈老诗墨精神,经此再次重现于青云亭的百年老戏台。
两晚演出,所涉费用庞大,不论灯光设计、音响设备、参与演出人员,都是极具专业水平的。感恩青云亭及许多赞助单位、联办单位及乐捐进场的观众鼎力支持,期待已久的“共享空间”的专业舞群演出,终飧以马六甲观众一顿丰富的艺术、民族以及历史的文化大餐了。
借此观后回响,我衷心的祈祷今后华族精神,不会再像游川笔中所说的,“老态龙钟、香火寥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