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具象征意义的壁画创作,就非得提到撒丁岛壁画。20世纪,该岛无政府主义者以壁画艺术创作的方式表达抵抗,成了当地特有特色,成了享誉国际的城市博物馆。他们在墙壁上讲述人们的故事,对政治的热情,内心的诉求,生活的状态。当地人将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构成了一幅幅大众艺术,犹如一篇篇的历史。
壁画的呈现,更表现了一个社区人文气息的高度。2010年,立陶宛年轻街头艺术家尔纳斯,来到槟城背包旅行,因缘巧合之下,开始了在槟城的艺术创作,2012年,槟州政府青睐其壁画作品,并邀请他参与入遗四周年的活动之一“乔治市镜像”,展开多项乔治市的壁画创作。
追溯尔纳斯在槟城最早的大型壁画,就是在本头公巷那幅完成于2011年的“老伯伯”巨像。尔纳斯受访时曾表示刚抵达槟城后就开始作画,就他一人创作,有时合法,有时不合法,偶尔也画在他朋友家的墙上。所以,槟城街头壁画的概念早在2010年就已构思,于2011年成型,2012年创作了更多壁画。
创作素质参差不齐
街头壁画,是一个创作,集体记忆。尔纳斯的壁画创作引起一股巨大风潮,为当地旅游业注入一股新力量,也因此引起了一些争议,例如本地画家被忽略,居民生活被干扰,破坏古迹等等。
兴起的壁画风,也牵动当地商家聘本地画家画壁画,为了遏制艺术被恶性扩张,当地政府禁止市民擅自作画,并列出管制条律,其中包括必须业主同意,市政厅批准,详解壁画内容,使用特定颜料,非永久性质等等
尔纳斯的壁画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其创作的壁画的原创性、美观性、独特性、故事性及人性化。从那时候起,我国各地的壁画如雨后春笋,当然创作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只为了画而画,缺乏与当地生活风情贯通的构思。
日前,位于马六甲荷兰街“书法墙”,因业主欲在该墙征集艺术家创作新的壁画,引起策划该“书法墙”的人士不满,在报章呼吁华团捍卫该书法墙,更打算发动一人一元筹款运动“保卫”该书法墙。该书法墙是2012年全国华人文化节的“应景”之作,筛选四位已故书法家文字,放大并临摹在墙上,所使用漆料三年后自动脱落,此举符合古迹区保护作业。
不谙中文的业主曾私下透露,无法承担修复该书法墙费用,有意寻求新的壁画创作,为该墙壁注入新气象,这是他们的绝对权力,因为该墙是当年惠借文化节工委会呈现书法墙而已,并没永久保留的意愿,也没收取任何租凭费用。何况,壁画本来就没有永久性质。因此,虽然经过报章渲染该课题,并未引起多数人的共鸣。
同年,在马六甲豆腐街街头,创作了气势磅礡的八骏图,由知名书画家一气呵成,因日晒雨淋颜色逐渐脱落,墙壁受环境因素而损坏,最终消失。所幸该业主经济条件允许,乐意出资修复,并再次获得该书画家为该墙壁画上新的创作“双骏图”,使古迹区的一堵墙焕然一新。
乔治市闻名遐迩的壁画,经过岁月的洗礼自然消失,并没有特意去做永久保留,这就是壁画的可贵之处。时代进步,人手一机,争相与壁画拍照留念,更彰显了壁画的时代意义。壁画,本来就不该设限,艺术才可以以不同风貌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