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参战国无不举行盛大纪念活动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宣扬反侵略、反战争精神。
中国是东方主战场,也是最大受害国,纪念活动多姿多彩,形式多样化之外,还在北京举行隆重的阅兵礼展示和平崛起,广邀国外首要出席观礼。
配合这些活动,央视在面书辟了以歌曲<保卫黄河>为主题的专页,激发海外华人的认同,强化民族意识。著名歌唱家莫华伦、戴玉强、魏松、阎维文、廖昌永等人演唱之外,还上载世界各地华人团体纪念抗战胜利游艺会演唱<保卫黄河>的盛况。
从1931年“九一八事件”到“七七抗战”,中国抗日战争足足打了14年,期间出现无数慷概激昂、振奋人心、传唱不绝的优秀抗战歌曲,为什么只选〈保卫黄河〉?原因在于这首以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舞狮音乐旋律为素材,进行曲式旋律的歌曲,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英勇战斗的壮丽场景。
〈保卫黄河〉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40岁英年早逝人的民音乐家冼星海,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传唱至今。唱出中国人民坚决抗日决心和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黄河大合唱》,是公认最震撼人心、最有成就的大型声乐作品。
十多年前,笔者有幸与这部大合唱的权威指挥家严良坤先生见面,他说:“《黄河大合唱》是最有深度、最了不起的作品,艺术成就之高、影响力之大,至今无人超越,只有刘炽的《祖国颂》或许勉强可以相比。”严良坤最欣赏郭淑珍诠释的<黄河怨>,他说:“郭淑珍唱得太感人了,每一回听,我都会流泪。”
诗人光未然是《黄河大合唱》词作者。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以黄河为背景,创作了热情赞颂黄河的伟大、痛诉倭寇的残暴、讴歌战士的英勇、向全世界劳动人民发出战斗警号的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
是年3月,冼星海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震烁古今的《黄河大合唱》,1939年5月11日鲁艺建校一周年,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由演剧三队邬析零指挥,光未然朗诵,鲁艺乐队伴奏。当年,延安的物质条件很差,几乎没有西洋乐器,冼星海就地取材,用了中国乐器如胡琴、三弦、笛子来代替提琴、长笛。所谓大胡,其实是一个旧羊油桶串上了肠线。
为迁就一般学员,初稿以简谱写成。2015年110周年冥诞,才由张亮指挥上海爱乐乐团,联同上海广播电视台合唱团、香港中文大学合唱团、台湾新节庆合唱团及多位演唱家,于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首度演出。
光未然在文革期间被打入牛棚,《黄河大合唱》歌词被认为属于王明投降路线,有人打算改词演唱,但由于修改后极不理想以及周恩来发出“这是历史,不要改了”指示,在相当长时间里,《黄河大合唱》只奏曲不演唱。
1975年,冼星海去世30周年,音乐教育家钱韵玲写信给毛泽东,希望可以演唱《黄河大合唱》,适逢邓小平复出,就批下来了,恢复用原歌词唱《黄河大合唱》。现今通用的版本,是中央乐团1975修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