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在大选惨败,守住的7国11州大部份都是马来选民过半的选区。7个国会议席当中,3个混合选区文冬、拉美士和地不佬的多数票所剩无几。倘若今天再次举行补选,这三区可能都会被对手攻下。
说句公道话,即便是由黄家定、翁诗杰、廖中来、黄家泉,或者魏家祥来领军本次大选,我相信马华仍然改变不了7国11州的结果。老蔡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成为过街老鼠,那是因为马华内部派系之间的牙齿印已经太深。追根究底,今天的党争在林良实退位的那一刻已经爆发。
马华该不该入阁?要不要全国大小一万多个官职?如果蔡细历的老A队、黄氏兄弟的小A队、廖中来的B队、翁诗杰的C队,还有魏家祥的L队等等各路英雄好汉仍然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达成共识,我想历史可能给华社一些灵感。
回想我们的祖先刚到马来亚之时,那时期英殖民政府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华人的帮群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庙宇、会馆、义山及学校等等机构,来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而地方上乡团的领导一般上也是当地华社和英殖民政府沟通的桥梁。在马来亚独立前,地方的乡团基本上担负了大部份政府的角色。直至独立后,原先的重要职能才被政府所取代,乡团才转向联谊性质发展。经历了半个世纪,这些乡团有者走向没落,有者失去方向,少了向心力自然就没活力。
如果马华仍然决定不入阁,首相纳吉大可向华社精英征才。财经、文化、教育、医药等各领域依需要从华社里直接挑出精英,透过委任上议员入阁,这些人才或许比马华和民政更懂得华社的问题,更有利于纳吉的政治改革,而且比起《星洲日报》郑丁贤所提出的大和解方案还少了患上大头症的包袱。
解决了内阁部长的问题之后,各州政府同时也可设华裔理事会来处理华社特殊事务。另外,县市议会和乡委会的各级官员的委派,就由各地乡团的领导人去推派,或者由乡民提名表决来决定。
全国华团有一万多个组织,华团的向力心其实是非常松散的。但是,在地方华团仍然具有其草根势力,乡团领导直接参与在地的教育、庙宇、业缘、地缘、血缘等等团体,熟悉地方的民生或政经文教的课题,由乡团接手马华、民政所放弃的职务,由在野的民联三党合力去监督国阵政府的地方施政问题,相信比起甲必丹时代更具效率。
马华民政不入阁,对大马华社并非世界末日。我们的老祖宗留给我们乡团的这个宝贵资产,在这个时候仍还保留著她的用处,要好好的善用之。
当然,在马华争不到席位者,也别妄想绕道借由乡团的身份进入内阁。因为一个人的属性如何,网络大军随时会替他暴料。乡团领导出任官职,必须是在去除党性的基础下才可能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