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不讨厌公交,只要能坐著就好。驾车不能分神,反正都要体验车水马龙巨大的缓慢,宁愿在公交上看一点书。然而在拥挤紊乱的城市里,搭公交是时间与精神上的奢侈——谁愿意花上半小时等待、两小时挤兑来到达半小时车程的目的地?
目前雪隆一带的国营公交系统主要由两条轻快铁(LRT)、一条单轨火车(Monorail)、一条电动火车(KTM Komuter)路线及6个巴士区组成,此外还有一些小规模的私营巴士,分别在不同的区域运行。
整个系统呈放射状,以吉隆坡中环车站(KL Sentral)和中央艺术坊(Pasar Seni)为中心及主要交换站。理论上来说,只要搭到市中心,哪都去得了。然而在放射线的终端彼此都不相连的情形下,便有了两个相邻的地区间往来,却必须搭乘到更远的中央转站的状况。
首都交通向来拥挤,转站过程一来一去必然耗掉不少时间。近来一些巴士站安装了巴士到站时间的预告板,搭客却往往看见自己等待的巴士在两分钟以外的距离耗上10分钟的时间。
与同受转站之苦的友人聊起,一致认为卫星式,也就是围绕首都市中心,连接外围地区的环状路线,会比现有的系统更有效率,一来节省时间,也有助缓解过于集中而拥挤的交通。
RapidKL国营巴士的出现,原意是为了填补私营巴士路线的不足。然而现有的路线中,却有许多与私营路线重叠。RapidKL推出的一系列优惠,看似给了市民方便,却是对私营巴士业者的打压。国营巴士司机没有营业额的压力;私营巴士却表现出了强大竞争下的焦虑。
于是我们常会看见他们因为超载、停留过久,或是为了超越国营巴士,故意错过某些人少的站点,引起乘客不满,产生恶性循环。
此外,两个轻快铁和单轨火车系统最初由不同的业主个别开发,现在都被纳入巴生河流域轻快铁系统中,然而一开始彼此间欠协调,作为一个整体还是有所不足。因苏丹街事件备受争议的MRT捷运系统,现正浩浩荡荡在各地动工。以个人熟悉的哥打白沙罗为例,该地区在短期内发展迅速,人口密集,交通却欠缺规划,导致一些路段严重堵塞。
MRT计画是否真能够缓解当地的交通压力,还是导致更庞大的车流涌入,个人始终存疑。官网显示,好几个站点都建在人口密集、交通繁忙之处。而停车位有限一直是所有轻快铁站共有的问题。要是没能照顾到这点,乘客驾来的车只能违规停泊在附近的商店街与住宅区,这也是雪隆各地都正在面对的问题。
繁忙的公路不是先进国的指标,流畅的公交系统才是城市的血脉。常想倘若少了交通压力,我们的市民想必也能够慈眉善目。然而这个问题源远流长,所涉范围甚广。早已卖出的车子和早已紊乱的城市,是解决起来也相当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