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当我们都专注在小国马来西亚的选举大事时,一场金融危机正以摸不透的态势席卷美国经济体。当时,美国官方论调仍旧显得四平八稳,表示这场所谓的危机只不过是金融企业一时的资金周转不灵,这也是当时许多经济专家的普遍看法。不过,有一位美国经济学家鲁比尼(Nouriel Roubini)却持不同看法。
鲁比尼认为,这次美国面对的将是一场浩大的风暴,并将严重冲击家家户户、大小企业,特别是金融界。他更扬言,这场风暴不只会影响美国经济体与老百姓的饭碗问题,更会影响各个与美国有著重要贸易关系的国家。
此后,“一时的周转不灵”这个美国政府的官腔开始走样,接踵而来的次级房贷风暴、金融公司逐一宣布破产、失业率节节高升,以致经济大萧条的局面,让美国人吃尽苦头,也让鲁比尼爆红,更于2008年被美国权威杂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评选为全球百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鲁比尼事后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他并非凭空想像猜测一场危机的到来,并引爆成今天美国人面临的惨境。除了对于美国经济体与金融界的深入认识,他和许多无法预见一场风暴已经到来的专家们,有著一个根本的差别。这些专家都认定经济危机是不寻常的大事,而鲁比尼却认为,经济危机是有迹可寻的事故,是可以防范的;其中导致一场危机引爆的因素,更可以从历史上许多规模不一的经济危机中找到共通之处。
除了人们经常提及的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他对于经济危机的认识与思考,一直追索到1630年、1720年、1825年以及1907年等历史上重要的经济危机事件。此后,他不只受邀针对美国经济发言,也经常受邀针对其它国家的经济情况发言。就如他所说的,经济危机是有迹可寻的,而所谓的全球化,就是预示了一场经济危机,尽管是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引爆,却对全球各地的经济体产生影响。
然则,他也强调,一场经济危机一旦引爆,被牵连的国家不能只是怪罪于一场危机的引爆,更重要的是掌握自身经济体的脆弱之处,因为这同样是有迹可寻的。鲁比尼的独到观点,被称为危机经济学。
2008年对于美国人,可是刻骨铭心的集体性回忆;同样的,对于我们而言,在经历了308之后,2008年可是意义深远;此后,对许多人而言,两线制不再是一个梦。
5年后的今天,国会已经届满,著名宪法专家汤米汤姆斯(Tommy Thomas)表示,从3月9日开始,虽然国会仍未解散,国阵政府已经处于“过渡政府”(caretaker government)的状态;而且其处境尴尬,纵使还是合法政权,但其执政的正当性却是脆弱的。
而眼前,我们不知面对一个政权的正当性危机问题,还面对苏禄军入侵沙巴的国安危机问题。
这些危机,套用鲁比尼的名言,都是有迹可寻的。
前《东方日报》记者兼国防观察家蓝中华,就在其面子书上,点出苏禄军入侵沙巴是有迹可寻的危机。
巧合的是,两军开战之际,鲁比尼在出席于吉隆坡举行的《2013年Datum经济峰会》上台致词时表示,马来西亚将可以安然度过即将来临的第13届全国大选,即便在大选后出现替换政府的情况,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强稳。
在我们面对危机心情沉重的一刻,感激鲁比尼的到来。原来两线制不是一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