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六,宽柔中学1982年高中毕业生举行了一项极有意义的回归母校的班聚,其中就是校友筹了12万令吉,作为退休老师的医药基金,并交由校友会管理。笔者身为同一届的毕业生,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多逗留片刻,和昔日同窗多聊几句。
一名同学现今在宽中念初中二的女儿,见到我非常兴奋地表示,往后也想像笔者一样从政,笔者毫不犹豫地鼓励她,我对于这位小女生的意志非常感兴趣,并马上转身告诉她的父亲说:应该鼓励他的女儿从政,打破不仅是许多华裔家长抱有“好铁不打钉,好男女不从政”的旧观念,多些女生参政,才能达到男女平等的社会。
这位女生好奇地问为什么30年前,一般父母都认为介入政治领域是要不得的梦魇?而校方也不会主动鼓励学生参政。
在30年前,华裔学生要从政似乎是件超级敏感的事,父母、亲人和师长都会毫不犹疑地反对。这也难怪冷战时期和513种族事件后,威胁民主的法律如内安法令等,都让华裔父母担心子女从政可能面临不测,而加入公共领域更是最后的选择。
如果有理想的女生想参政,那是件值得鼓励的好事,未来的世界属于新一代;30年后参与同学聚会,令人感慨的是30年后的教育政策还未改变,许多同学都移民到国外,谈起回国所遇到的问题,还是逃跑不了排挤性的教育、政治和移民政策。
我记得30年前,我就读的美国大学已经列独中统考为入学标准之一,30年后我国依然因为种族政治的关系,迟迟无法承认独中统考,我们被自己的偏差、排挤性教育制度所淘汰了。
转辗多年后,终于能活跃于自己真正属意的政治工作,我唯一的遗憾,就是因自己的偏见和无知错失了一次机会。如今,轮到自己的儿女在申请大学时,他们都嫌我啰嗦,因为我不断提醒他们把握任何可贵的机会。
记得30年前,我在申请美国大学时,一间仅有4千人学院的院长亲自写信给我,对我的成绩和课外活动表现特别有兴趣,通知我到新加坡的一间酒店和他会面,并告诉没钱念大学无所谓,院方考虑给我奖学金。
一间笔者不知名的美国小学院,愿意给一名独中生奖学金?就是如此的热情,我因为自己的偏见和无知退缩了,我当时心想那可能是间野鸡大学吧?当年有没有网络的方便可以随时查证。或许,我对自己被排挤的教育制度没有信心,认为自己没能力应付如此的场面,我竟然决定不出席有关面谈。
到了美国后在查证下,此间规模较小的学院,排名却超越我最后决定就读的一间州立大学!
过后,熏染了美国自由教育体系,让人理解为什么美国持续为国际科技强国,也将会持续为国际科技强国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对自己当年的偏见,所作出的第一步错误选择,感到遗憾。
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了解我的唠叨,并和其他年轻上进者分享,千万不对其他的教育和学习方式抱有成见,勇敢尝试不同的学习和教育方式,今日的梦想造就了明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