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维夫、贝鲁特30日讯)中东战火焦点从加沙地带转移到了黎巴嫩,近日真主党数名领袖死于以军空袭,战争恐进一步升级。事实上,以色列与真主党之间的冲突已持续数十年,法新社整理了双方长期冲突时序。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真主党诞生
真主党诞生于以色列1982年入侵黎巴嫩之后,在黎巴嫩东部贝卡谷地成立,由伊朗革命卫队指挥。
1985年:走向台前成对抗以色列先锋
真主党从幕后走出来,成立了武装部队“黎巴嫩伊斯兰抵抗运动”,成为反以色列的先锋。它通过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和人海战术,攻击以色列及其盟友、基督教民兵组成的南黎巴嫩军。
1992年:纳斯鲁拉成为真主党领袖
1992年2月,以色列直升机袭击杀死了真主党总书记穆萨维。年仅32岁的纳斯鲁拉当选为继任者。
一年后,他迎来了严峻的考验,当时真主党面对以色列所谓“问责行动”的大规模入侵。以色列目的是打击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武装分子,并阻止他们向以色列北部发射火箭弹。
但以色列最终未能完全消除真主党的威胁,后在国际调停下,双方达成了一项停火协议,结束了此次军事行动。这场战斗使纳斯鲁拉的声望逐渐提升。
1996年:愤怒的葡萄行动
1996年4月11日,以色列发动“愤怒的葡萄行动”,旨在削弱真主党的军事能力并阻止其向以色列北部发射火箭弹。
17天内,以色列军队发动了600次袭击,发射了2万3000枚炮弹,导致175人丧生,其中大部分是平民,超过30万人逃离家园。
国际上对停火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以色列炮击了联合国难民营,造成100多人死亡后。
4月26日,以色列签署协议,结束军事行动。
2000年:以色列撤出黎巴嫩
2000年5月,以色列军队撤出其所谓的“安全区”,结束了多年来对黎巴嫩南部的占领,该占领使以色列损失了1000名士兵。
纳斯鲁拉被视为这次撤军的主导者,因为真主党的游击战策略迫使以色列国内舆论改变。这也促使以色列政府在1998年接受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其立即撤出黎巴嫩南部的决议。
2006年:第2次黎巴嫩战争(7月战争)
真主党在2006年7月在以黎边界袭击了一支以色列部队,杀死了3名士兵并绑架了两名士兵。真主党声称,这一行动是为了交换被以色列拘留的黎巴嫩人。
这次袭击引发了以色列的强烈反应,并发起了一场名为“改变现状”的军事行动,目的是要消灭真主党的军事能力,并确保以色列北部的安全。
冲突持续到8月,造成黎巴嫩120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平民,以色列16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军人。
以色列未能消灭真主党,真主党将这场战争描绘为一场胜利。该冲突也被成为“第2次黎巴嫩战争”(巴嫩黎称往“7月战争”)。
2023至2024年:开启新战线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与以色列爆发加沙战争,随后真主党也在黎巴嫩南部对以色列北部发动袭击,以支援哈马斯。
在长达近一年的跨境交火后,以色列于9月23日大幅升级对真主党的空袭。以色列表示其行动旨在终止来自黎巴嫩南部的袭击,并宣称已消灭了真主党的大部分高层领导人,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也在贝鲁特南部的空袭中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