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4日讯)73岁老翁因皮肤癌而切除部分鼻子,手术后一直带著口罩,以避开他人的异样眼光,陈笃生医院3D打印中心为他量身打造鼻子假体,并为假体上色,让他如今外出时更有自信。
陈笃生医院3D打印中心医护人员是与工艺教育东区学院的美容与保健管理学院合作,为73岁的连先生量身打造鼻子假体。
连先生透露,两年前因为皮肤癌而切除部分鼻子。他在手术后一直带著口罩,以避开他人的异样眼光。
“切除手术后,我的生活发生了转变,但是有了这个‘鼻子’我很开心。他们制作的鼻子很轻盈,我没有感觉的任何重量,就好像根本没有穿戴任何东西。
除了像连先生这样的病人,3D打印中心也为那些因为意外必须切除手指的病人打印手指假体,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同时为中风后得切除部分头盖骨的病人打印保护罩。
负责领导中心的陈笃生医院骨科医生杨贵杰受访时说,这项打印技术是医院迈向精准医学的一大步,他希望继续扩大打印项目来惠及更多病患,包括研发可植入体内的3D打印装置。
他透露,这类技术的收费一般是几百新元,院方接下来将确保收费是病人负担得起的。
有关团队表示,目前还在探讨这种修复手术的费用。
陈笃生医院3D打印中心是在2019年开设,今年初展开三个新的打印项目,包括新加坡首个3D打印的鼻子、具备活动功能的手指,以及有助于开颅手术病患康复的颅骨保护罩。
3D打印中心目前有9台打印机,去年共打印约250种模型,打印一个模型平均需要几小时,主要视模型的大小而定。
该中心至今已为一名病患打印鼻子、为两名病患打印手指,另有五人佩戴颅骨保护罩。病患无须手术,打印成本平均只要约几百新元。中心主要按照病患的电脑断层扫瞄(CT scan)和测量尺寸,为他们打印出量身定做的模型。
21岁的古良誉立志成为工程师,却在去年10月不幸遇上交通事故而失去了右手的尾指。他在康复后发现右手的力量大减,除了提不起重物,打字和使用工具等能力都受到影响。
他在职能治疗师的介绍下参与了3D打印手指的项目,目前在调试装配。
“我很期待能在装上假手指后,再次进行日常活动。我也希望这个项目能惠及和我一样遭受类似伤害的人,帮助他们恢复正常。”
陈笃生医院手部与显微外科手术组副顾问医生王琪惠说,过去,失去手指的病患要么选择装上假手指来改善手部外观,但手指无法活动,或是得花费约上千元安装使用肌电信号的假手指来恢复手指功能。
“因某种意外而失去手指的病患大多是建筑工人,我们尽可能帮他们接回手指,但若无法接回,就不得不截肢……这除了会影响病患的手部外形,也会让他们失去大量的手部功能,比如无法手持铁锤或大型物件。”
至于3D打印的颅骨保护罩,可为进行开颅手术后的病患保护头部,让他们安心康复。
这些病患可能因严重中风或头部重伤而得切除1/3至一半的颅骨,他们在等待接受头颅整形手术的一个月到一年内,须配戴类似脚踏车或橄榄球头盔的装置来保护头部。
但这些头盔重约三四百克,很多病患得全天戴著,在炎热的气候下容易感到又热又闷。若病患选择不戴,则会面对头部再次受伤的风险,过去还曾发生过致命事件。
相比之下,3D打印的塑料树脂颅骨保护罩仅重约60到100克,单手就能戴上。陈笃生医院在2020年给10名病患试戴定制的保护罩,约85%的病患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表示配戴过程相当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