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0日讯)中国自然资源部日前印发有关地图内容的规范,其中针对中俄边境的8个地名,要求在现行俄式发音的地理名称之外,再加注先前民众熟知的中国旧称。有网民解读这是“铭记历史、来日收复”。
据台湾中央社周一报导,自然资源部官网上,本月14日发布《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的通知,此规范已经审议通过,下发各地执行。其中第14点提到,8个地点应当加括号注明。
这8个地点分别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括注“海参崴”;“乌苏里斯克”括注“双城子”;“哈巴罗夫斯克”括注“伯力”;“布拉戈维申斯克”括注“海兰泡”;“萨哈林岛”括注“库页岛”;“涅尔琴斯克”括注“尼布楚”;“尼古拉耶夫斯克”括注“庙街”;“斯塔诺夫山脉”括注“外兴安岭”。
官方要求地图上标注中式名称的地方,都曾经属于中国,自清朝逐渐割让给帝俄。中共建政后,从1960年代开始与苏联就中苏边界开始谈判,直至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任内,与苏联及其后的俄罗斯签订一系列的协定,最终确定“丢失”大片国土,这些失地都属于俄罗斯。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上台后,大力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上,网民“历史课班主任”认为,如今中国政府要求把割让的领土标注中文名称,可能是出于习惯、方便国内民众交流使用,但也可能是“为了铭记历史,铭记屈辱,牢记使命,也为了来日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