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6日讯)中国多地人类精子库倡议大学生捐精话题近来频频登上微博热搜,一些自媒体发布的“中国精子库告急”观点也引起广泛讨论。
中新社报导,接受该社旗下《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医疗专家表示,招募捐精志愿者是精子库的日常工作。中国国内精子库实际上供大于求,捐精志愿者筛查之所以如此严格,是因为精子库所保存的精子要求远高于普通水平,还对捐赠者的健康状况、体格、生活方式等有限制。相比之下,如何更好运营精子库、提高优生优育,尽可能满足人们的生育理想,是真正值得关心的问题。
据报导,在需要人工授精的辅助生育中,精子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用丈夫精子人工授精,另一种是供精人工授精。精子库的存在,正为了满足后一种需求——筛选出健康的合格供精者,为有资质的辅助生殖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除了治疗不育症,精子库也是一个可以提供生殖保险的地方——那些暂时不想生孩子,或从事高危险职业会损害精子的人群,可以购买自精保存服务以保存生育力。精子库还承担著开展科学研究的功能。截至目前,中国24个省份共设立27家人类精子库。
谈及多地密集发出捐精招募倡议,是否由于精子库出现“精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主任医师、上海市人类精子库负责人陈向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与临床需求量相比,目前中国国内精子库精子多是供大于求的。
他表示,“精荒”这个概念起码是10年至15年之前的事情了。当时,中国国内精子库不超过10家。但现在,按照国家统筹和规划,人类精子库的设立逐步增多,数据显示基本满足需求。
近来,四川省卫健委发布《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其中提到,生育登记将取消结婚限制、取消数量限制,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性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姜辉分析,目前,供精受孕必须有结婚证、夫妻双方签字同意才能够开展,这一要求并没有改变。
“精子库面向的一定是有婚姻关系的夫妇,未婚女性不可能到精子库获得精子开展受孕,这是绝对不可以的。”陈向锋强调,而且,夫妻使用供精的前提,也是临床诊断确认丈夫无法提供精子。
陈向锋表示,精子库供大于求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近15年来生殖男科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之前被定义为绝对性男性不育症或者无精子症的患者,如今在技术帮助下依然可以使用自己的精子。
比起担心志愿者招募、精子来源,更让管理者们发愁的,是精子库现实的运营压力。
姜辉表示,精子库对每位捐赠者的投入大约在一万元人民币(6400令吉)左右,包括5000多元人民币的捐赠补贴以及染色体、性病、精液等各项检查的费用,更不必说场地、人员这些开销;而精子库运营模式非常单一,由于宣传不足等原因,能够直接带来收入的自精保存业务比例很低。
陈向锋直言,尤其是几年前,当自精保存业务还没发展时,各地精子库都有很大资金压力,祗有很大的医院才会支撑得起来。
此外,2003年开始执行的《人类精子库基本标准和技术规范》至今依然没有修改,随著国内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位专家表示,其局限性也逐步显现。
未来,为了更好服务于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陈向锋强调,中国人类精子库应该有更高的筛查标准,更好地服务临床需求。